[陇文化]好戏是“抠”出来的
本篇文章1527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李
近日,省文化厅专门召开座谈会,邀请剧场专家、创作团队、戏曲爱好者来把脉,甚至挑两大剧《轩辕帝》和《大江大河之子》的毛病,参与了推进甘肃戏剧大省建设的优秀剧目展览。
一个
由清水县文广局创作编导的传奇歌舞剧《轩辕大帝》是本次优秀话剧演出开幕式的主导作品。之所以安排在第一阶段出现,有其特殊性: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歌舞戏剧形式呈现古代秦腔的戏剧;整部剧的演员,包括美妆舞蹈、视频、灯光设计,都是由当地农村文化工作者、农民等非专业人士带领。此外,清水县通过这部剧在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和祖先文化方面找到了切入点。现代秦剧《大河童》由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创作,是10年前获得众多荣誉的秦剧《大河青》的改良版。修改后的《大河之子》一经出现,便赢得好评。以前国内影视业有很多关于抗日战争的作品,但很少把抗日战争题材搬上戏剧舞台,也是民族题材。这样的作品是对作家最大的考验,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然而,当回族、汉族等各族儿童高亢的爱国之声如爱巢之鸟时,观众被剧情所感动,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印象更深。舞台上鲜花悠扬,琴声激荡,两种不同唱法的融合完美。
二
专业演员的基本功决定了导演在排练时不需要任何指导,但对于非专业演员,导演在排练时要更加努力。轩辕大帝副局长李感慨万千。当李第一次进入彩排现场时,他面对的工作人员都是业余演员,包括当地文化广播局的文化专家、从附近学校调来的老师,甚至还有兽医。李导演说,最难的是大家都没有舞台基本功,很多人从小就只能做广播体操。就算选一些唱过秦腔的歌手,三四十岁就学会弹了。幸运的是,这些演员的排练态度很好。有时候一天排十几次队,也没什么怨言。李导演坦言自己态度比专业演员好,能吃苦!《大江大河之子》的编剧王建平说,他们拍这部剧的时候,正是国有艺术团转企的关键时期。省里的秦剧团有一百多人,都回去走了,一下子就走了将近一半。更可怕的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风华正茂的艺人离开了舞台,其中美舞队只剩下四个人。经历了阵痛之后,秦腔团开始招收陕甘宁新人。多年来,先后引进50多人支持甘肃秦腔大旗。然而,这些年轻人需要不断的打磨才能登上舞台。唱歌,读书,做,玩,都需要一步一步精心制作。A角长大后,B角要跟上,甚至重点放在C角。经过三年的努力,黎明终于到来了。《大江大河之子》上映后,除了老演员左玉强饰演的大头目,主角杨世龙、白、葛等都是年轻演员饰演。
舞台实践证明,是这些年轻人才挑起了这场演出,他们的表演得到了专家和粉丝的认可。
三
在专家组成员、本次演出一级编剧李添胜眼中,《轩辕帝》让他熠熠生辉。第一,歌舞和秦腔结合的好。这种混搭模式赢得了秦腔爱好者的掌声。被喜欢唱歌跳舞的年轻人认可;其次,表现在大众。虽然是业余演员,但辐射效果甚至比专业演员更好。无形中,他们把更多的人拉进了剧院,这是培养观众的一种新尝试。李添胜还认为,这部剧的受欢迎程度与剧中人物的受欢迎程度有关。主人公不再被神化,而是一个普通人。展现轩辕黄帝的知名度,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兰州戏曲协会顾问阎森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馆员周琦担任本次展览的戏剧评委。两位专家肯定了《大河子》选材上的突破,以及主要演员对关键情节的处理,特别是对青春版《大河子》大胆使用新人,培养陇剧后备人才提出了建议。
薛明福,兰州市民,老戏迷。每当甘肃出现新剧,他都是忠实的观众。对于这两部剧,老薛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能不能在兰州多演几部!
1月26日,从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会议上获悉,我省已建立森林、湿地、野生动物和沙漠等4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32个,县级1个。总面积805.4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9%,保护了全省90%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和80%的湿地。
标题:[陇文化]好戏是“抠”出来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