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艺术家贾廷峰:“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艺术生命
本篇文章1675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过去的20年里,他为数百名画家和画家做过展览规划。书画市场有一种怪诞的现象,总是让作者憋在喉咙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书画的成交价格只看大小,不看质量。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承载着艺术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和情感,艺术的魅力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即使是同一个画家制作的,也不可能在同一时期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作品,更谈不上风格、题材、构图、笔墨,或者早、中、后期的影响。毫无疑问,统治者理论将艺术品等同于商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本土藏家的崛起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壮大,中国当代书画市场一路走高是必然的。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很多投机者的最终目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投机者也包括贪图利润的画家,规模论成了他们获利的必经之路。在利益的捆绑下,一系列的炒作、宣传、假拍应运而生。画家的作品质量没有提高,但价格一路飙升。利用民众的盲从心理培养出一批收藏家后,开始量产。反正现在的画卖的不考虑质量,只看大小。买麻木,画无聊。规则理论已经成为一种盈利工具。
几个月前,作者笑着和天津一位著名的人物画家开玩笑说:现在可以睡觉了吗?你多睡一个小时,100万就没了;再睡一个小时,100万没了;如果我是你,我早就疯了!的确,尺子理论让画家手中的笔更像是狂乱的印刷机,画10尺,车有;画100尺,房子有;画几千平方,能用钱买的东西都有了,但是艺术感没了,个性和灵魂都没了。
自古以来,我们就在讨论艺术品的价值,更多的是考虑其历史背景、独特风格、审美意义和情感映射,这些构成了艺术品价值增长的生命动力。真正的收藏家也是基于审美趣味的结合,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因此,艺术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框架的大小。小件作品卖大价钱的例子从未被打破:黄的山水专辑是八开,总面积不到5平方英尺。在上海恒力卖出3277万元,折合每平方英尺687万元;李可染的丹霞林峰约3平方英尺,售价3680万元。所以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往往不受大小的限制,而是取决于画面的精彩程度。越多的人采用尺度理论的定价标准,优秀艺术家的艺术才华就越被糟蹋。这种定价标准不断充斥着艺术市场的每个角落,导致艺术家创作意识的被动。在写作之前,潜意识由于规模论的影响而趋于功利,以作品与金钱挂钩为主,从而降低了创作的审美动机和纯粹性。久而久之,艺术家的艺术感觉和创作能力就会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制作中丧失殆尽。
任何有一定艺术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件作品的尺度大小,和它的类型、材质、年代一样,只能作为判断艺术品价值的辅助参考,艺术品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画面本身。但如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在一颗心甘情愿的心的控制下,过分夸大了尺度的参考作用,使得它成为判断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价值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市面上的大型作品越来越多,但作品的质量却越来越差。这种本末倒置的艺术价值观使得看似繁荣的当代中国书画市场潜伏着诸多危机。
当然,规模大也不是不可取的。关键是根据创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尺度。古往今来,绝没有几幅巨大的经典画作,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表达重大历史主题时,我们的时代确实需要一些宏伟的作品。然而今天的艺术创作却陷入了一味求大,以冲击效果的误区。想象画一个小孩放风筝,中间拉一条10米长的线。尺寸确实大,但是这么大,怎么可能有艺术性和审美性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平平淡淡的脚”论暴露了全民急功近利的扭曲社会心理。
伪艺术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职业道德。哈齐·艾哈迈德(新疆美术家协会前主席)曾经对收藏家说:我不卖布,不卖盐。我的画是两幅同样大小的画,但是这幅画很贵。你到底喜不喜欢买?这些话至今记忆犹新,感慨万千。我们要知道在当今书画界,一个艺术家要这样说话需要多大的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浮云逐渐散去,艺术品也会发出自己的光芒。艺术市场的自律会逐渐过滤掉那些虚假的表象,被操纵的人的审美趣味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最终沉淀下来的依然是对艺术的崇敬。
尊重艺术,艺术会给你尊严。统治者讲中国画家的艺术人生!
佳廷峰
标题:[陇文化]艺术家贾廷峰:“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艺术生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