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邵建武:中国美术30年,穿过丛林立于莽原
本篇文章1439字,读完约4分钟
记得1985年,美国流行艺术家罗伯特·罗素作品国际巡回展在京展出,呼应了当时全国各地新兴的青年艺术集群及其作品展,掀起了“85新浪潮”。
我记得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拍摄和《中国艺术报》的停刊通知。
记得1992年,在深圳红岭十字路口广场,竖起了一张巨大的海报“深圳小平同志”。
记得1996年,傅抱石的作品《两条路》卖了1078万元,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超过了1000万元。
记得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大理原画展,在艺术界有点晚,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记得2003年北京非典之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井喷,以及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过山车。
记得2007年,西方艺术品以特别拍卖的形式进入中国,登陆北京。
我记得北漂的艺术家们是如何从泔水流淌的圆明园画师村,搬到画室林立的宋庄画师村,搬到画廊比肩的798艺术园的。
我记得第一次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在北京举行。还记得拍卖成交额是如何突破每件1000万,每局1亿,每年100亿的。
我还记得在欧美街头画游客画像的中国艺术家因为怕警察而四处逃亡的尴尬。我还记得当初采访的欧洲艺术策展人的傲慢。我还记得在外国博物馆参观中国被掠夺文物的悲伤。我仍然记得当我参观西方的一些大博物馆时,得到中国导游书的兴奋。我仍然记得看到大量文物和艺术品通过市场回流的喜悦。还记得当年一些重要文物被追回中国时的壮烈...
总的来说,我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已经20多年了。回头看,有一种穿越丛林,站在荒野的感觉。
中国自古开放,四通八达的丝绸之路让中国艺术的主要分支屹立不倒,异彩纷呈。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汉唐时期的石刻壁画,宋元时期的丝窑,明清时期的文人墨画,都是招云夺月的作品。清末民初,国运好,民生萧条,独裁霸道,偏执狂偏激。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艺术“繁荣”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有许多战争,人们过着不平静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十七年,随着民族艺术的休养生息和苏俄艺术的引进,两大树终究迎来不了春天。“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虽然给世界艺术界留下了独特的“红色”,却是一片惨淡的虚无。只有在这30年里,中国艺术才在其平台上崛起,全方位出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刚刚开放,久违的世界整体展现。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西方古典艺术,除了我们曾经复制的苏俄巡回画派,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作品,到现在西方的艺术状态,在过去的100年里,几乎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艺术形式都出现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西方现代艺术的涌入展示了中国精神。西方现代艺术的蜂拥而至,说明中国艺术语言相对贫乏。西方现代艺术的蜂拥而至表明中国艺术家对食物的渴望。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中国艺术家不愿意跟在西方艺术后面跟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依然存在,但激越过后是民族精神家园的回归,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挖掘。中国当代艺术有其自身的力量和优点来推动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学术艺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等。肩负着绘画民族化重任的,仍在稳步探索前进。中国已成为世界艺术领域架上绘画、传统雕塑、传统三版(木刻、石印、铜版)的重要城市。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起来的中国画现代化,结合传统,中西交融,中西交融,色彩斑斓,姿态摇曳,可谓盛世一章。中国艺术市场从画廊开始,然后是拍卖和展览,它们相互竞争,相互磨砺。北京和香港已经成为犄角之角,成为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在世界各地的交流中心。
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中国艺术色彩斑斓,笔法恣意,云升水升。走在中国艺术的远野,山重水重,花木掩映。虽然不明显,但是很开朗。
标题:[陇文化]邵建武:中国美术30年,穿过丛林立于莽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