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张志凌书艺放谈
本篇文章1215字,读完约3分钟
大多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民族的和当代的。中国文化独特的书法艺术,其民族性不言而喻。就其时代性而言,也有几代书法风格。今天,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历史的发展,书法如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如何跟上当代主流精神,从而成为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可能是有成就的书法家必须认真处理的问题。看看张志玲,一个年轻的书法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张志玲是甘肃省图书协会会员,现就职于西河中医医院。他不仅在第四届甘肃中青年书展和第二届新人新作书展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还出现在第一届西泠印社长卷展和第一届对联展上。后来获得《书法先驱报》《伏羲杯》书展二等奖,全国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展一等奖。作为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后起之秀,看他的书,和他聊天,他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和出众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他的父亲是一名热爱书法的农村教师。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小学习刘孜,为楷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精湛的技艺使他的书法符合标准,注重传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行书从《圣教序》开始,然后集中写他非常喜爱的米妃,从米妃到王铎。这几年也是追根溯源,研究篆书。除了写作,他还涉足笔画,花鸟人物不拘一格,玩味吴昌硕、齐白石的杰作。显然,他是在遵循作为非常规教师的学习精神,取百家之长,努力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尽可能吸收不同的文化营养,从而写出能够适应当代主流审美趣味的作品。
与流行的书风相比,凌志的书稳重质朴,而与不变的书风相比,则相当潇洒自由。在继承和创新之间,他在努力把握温度和分寸。在他看来,书法的“法”在古今并不一致。我们必须在变化中寻求规律,这样就有了不能用的规律,规律是我自己用的;不能一成不变,被法律限制。以文字为例,汉唐以前,文字无所谓,书写方法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沙孟海的研究,书写方式主要是随着坐具的不同而转移。坐在地板上用低格写书的写法达不到“掌竖腕平”,五指写字的“拨镫法”最晚出现在唐代。传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前人与时俱进。能不能把过去吃了不改?
但是,凌志并不是一味的求变,他从不认同那些不能让汉字成为汉字符号的作品。他认为,写作首先必须识字,理解造字的规则。著名的书法家不应该随意创作文字,也不应该把文字肢解成碎片。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须尊重汉字。
作为一名从事医学工作的业余书法家,凌志学习书法的态度也值得赞赏。他不主张把书法作为谋生或报偿世界的工具,而是作为陶冶性情、丰富文化修养、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如果一个书法家没有一颗平和、平常心、淡定的心,把书法作为竞技活动来经营,他的作品很难达到中和之美。追求“阴阳互补”、“刚柔相济”、“骨肉相合”、“和而不同”、“违而不罪”的中和之美,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情高韵,壮烈壮烈,书不可少."刘熙载的《艺术概论》就讲了这个道理。
“有一个节日没出土的时候,对凌云还是很开明的。”借用前人咏竹的话,送给凌志,祝愿他的人民和书籍进步。
标题:[陇文化]张志凌书艺放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