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12 11:52:02 阅读:

本篇文章5896字,读完约15分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观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成立后的第二年,为全国人民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明确的口号。由于共产党人把精力集中在工人运动上,工人罢工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之间。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农工”三大方针。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五卅”斗争和农民运动大大加快了革命的步伐。中国革命终于进入了第一次革命内战的高潮。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文学领域,酝酿并倡导了1922年以后的革命文学。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走向工农和群众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以文学形式从事革命宣传的现实需要和可能性。许多作品出现在各地的革命风暴中。《脖子上的血》发表于1923年(注:《脖子上的血》最早发表于《新青年季刊》第二期(1923年12月)。署名为“工人”),他在“二七”惨案的血印中唱出了“脖子可以折,四肢可以裂,奋斗精神不能灭”的誓言,表达了工人们在韩晶路上与军阀斗争的坚强斗志。在安源矿工中流传的叙事歌谣《劳动》,完整及时地记录了1922年9月安源大罢工从起源到最后胜利的前后史实,歌颂了工人阶级在自己政党领导下的巨大力量。它的长度长达1000行,也是大众难得一见的创作。在1922年农民运动开始的广东海丰地区,不仅田字骂田宫(注:这是指彭湃为揭露阶级剥削、反对宿命论而原创、演唱的歌曲。还有一首《田字骂田宫》,从内容上看,似乎是土地革命后期的作品,《劳动歌》,《我的农业协会的成立》等歌谣,往往是靠演戏宣传鼓动的。据当时的报纸报道,海丰农会有2万名会员,文化娱乐活动非常活跃。1923年春节,5000多人参加了“新年联欢会”。《两桶租》这部剧的农民悲剧是协会宣传部演的。贫农被地主侮辱的时候,很难过,台下悲愤交加,会场上吵着要。老农一看,放声大哭,还有人放声大哭……”(注:见当时香港《华子日报》引用邓中夏的文章《中国农民的状况和我们运动的方针》。邓文载《中国青年》,第13期,1924年1月12日。此后,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中出现了大量的歌谣。除了“革命歌曲”、“革命绘画”等课程外,毛泽东同志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还指导学生调查民族民歌(注:参见《中国农民月刊》第九期(1926年11月)的文章《第六次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过程》)。至于上海这个工人运动非常活跃的城市,在“五卅”时期,产生了《十二月革命歌》、《五卅小调》、《民族团结歌》、《吊刘桦》等民歌;这些歌曲大多具有明确的革命意识,充满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共同敌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期间出现的一首歌谣尤为突出:“天不怕,地不怕。铁索下再多血,拼一死,也敢拉下皇帝。……”这首歌表达了工人阶级为革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无畏精神。甚至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受到革命运动的影响,开始出现一些反帝反封建的民间文学作品。比如大革命时期广西红水河两岸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出现了壮族歌谣《穷人没有床》、《去找哥》等作品,控诉地主、军阀的压迫,表现了壮族人民与党革命的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发动了大规模的“多回”起义,一度建立了革命政权。斗争中,蒙古人民编唱了许多歌颂起义领袖希尼喇嘛(原名乌力吉·杰尔加拉)的民歌。20世纪20年代,内蒙古人民还创作了现代英雄史诗《赤达梅林》。长诗反映了1921年东蒙古哲里木盟的一次自发起义,刻画了起义领袖嘎达梅林和妻子穆旦的英雄形象。以上作品的作者,不是革命知识分子,就是工农歌手,但是由于经常在群众中流传,所以得到了群众的补充和丰富。虽然它们的出现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五四初期新文学局限于知识界的局面,但它代表了一种新的萌芽。作为文艺与实际革命斗争相结合的初步尝试,它们在革命文艺发展史上的意义不容忽视。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在进行上述初步实践的同时,一些早期共产党人和青年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也呼吁革命文学,提出了建立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早在建党初期,一些共产党人就领导了新文学运动。在青年中国学会中,李大钊、邓中夏等共产党人分别在1921年和1922年的两次提案中表达了对文学的一些看法。他们呼吁成员作家要相信“主义”,这样“文学就不是富人能享受的了”。为了“创造动人的文学,希望人民觉醒”,他们要求“中国青年作家”去“参加革命民主运动”(注:见1921年7月邓中夏在南京青年中国学会大会上的发言记录和1922年7月李大钊、邓中夏在杭州大会上的书面建议,载《青年中国》第三卷第二、十一期)。1922年2月,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官方刊物《先锋》增加了“革命文艺”专栏,先后发表了一批具有革命鼓动性的诗歌。同年,在广州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号召团员:“对于各种学术研究团体,同志们必须参加,组织小组活动,吸收新同志;使有技能有学问的人才为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服务;并使学术文艺无产阶级化。”(注:《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中国组织关系的决议》,《先锋报》1922年5月第8期。在1923年6月创办的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发表的《新宣言》中,集中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学思想,指出“当前中国的文学思想——资产阶级的‘诗性思想’,趋于腐朽”,并明确认为中国的革命运动和文学运动“离不开工人阶级的指导”。这些都表明了共产党人对青年文坛的关心,以及他们为使文学与革命事业相配合所做的努力。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1923年至1926年,邓中夏、云、、瞿秋白、、(林根)、沈泽民、蒋光炽等早期共产党人从事宣传工作和青年运动。,通过了《新青年季刊》和《中国青年周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先锋》停刊后出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他们首先肯定了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萧楚女在《艺术与生活》(注:《中国青年》,第38期,1924年7月5日)。),针对当时流行的一些唯心主义文学观点(如所谓“艺术创造一切”、“摆脱一切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等),正确地指出“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艺术就像政治、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一样...,同样是...建立在社会和经济组织上的表面建筑,同样是与人类共同生活。蒋光池《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注:《新青年》季刊第三期,1924年8月,江夏署名。)进一步说明了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化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和无产阶级文化的必然性。共产党人试图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文艺为正在进行的民主革命服务。邓中夏在《为新诗人作贡献之前》(注:《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他批判文艺青年中的“不问社会的个人主义”倾向,同时从正面劝告作家:“一是要多做能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以教育人民,揭露帝国主义及其爪牙制造的“坏中国民族”的谎言,提高民族自信心,消除民族劣根性;“二是要多做描写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彻底公开地揭露黑暗地狱,引起人们的不安,暗含人们的希望”,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在邓仲夏看来,文学应该是“唤醒人们使之具有革命意识,倡导人们使之具有革命勇气”的“最有效的工具”。惠戴颖的八股?(注:《中国青年》,第8期,1923年12月8日。)明确要求新文学“能激发民族精神,使他们从事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运动”。共产主义者倡导一种“革命文学”,它可以煞费苦心地描述中国现代大多数人的生活,暗示他们的背景和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4年4月28日。)文章中解释道:“所谓革命文学,不是手枪炸弹的全称,也不是《小说月报》所揭示的那种血与泪的口号”,“革命是作者的底层精神问题,是作者在文艺中的底层立足点问题”。《文学与革命》云·(注:《中国青年》,第31期,1924年5月17日)。)在时事通讯中指出:“要有革命情怀,才能有革命文学”。因此,他们要求作家和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劳动群众,“到民间去”,“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革命作家,你首先要做的是投身革命事业,培养自己的革命情怀。”“不求革命的真情实感,人再想做出一百篇要求革命文学出现的文章,就像祈祷(公)鸡下蛋一样,太难了。”(注:云·:《中国作家笔记》,《中国青年》,第80期,1925年5月16日。)邓中夏特别指出:“如果一个诗人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那么他的作品永远都是臆测或幻想,无法深入打动”。他以他的两首诗《三年前》(192)为例: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辽阔的洞庭湖,五天两班。雪波拍打着阴沉而多疑的长空。

问这是为什么的世界。豺狼布满道路。除了鸟,我走自己的路。

辽阔的洞庭湖,五天两班。秋水含坠光,彩霞如红钹。

问会怎么样?共产党人贪财。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行业,它走自己的路。

说明这首诗之所以能被写出来并“被同行感动”,是因为“我从事的是实践活动”。沈泽民《文学与革命文学》(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启蒙》,1924年11月6日。),还从他对文学特点的理解来说明,革命思想和生活经验对作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说:

如果一个诗人不是革命者,他就永远不能创造革命文学by/きだよ.如果一个诗人是一个有革命思想的人,他就不能创作革命文学。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吹嘘天才的创造力,文学只是生活的反映。如果一个革命作家从来没有亲自参加过工人罢工运动,没有亲自尝过坐牢的滋味,没有亲自被官堂逼过,没有和工人或普通农民睡在一个小房间里满身是泥,没有努力工作过,没有被雇主和工头鞭打和责骂过,那他一定永远不会理解无产阶级的每一种潜在情感,永远不配创作革命文学。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沈泽民认为,在一些作品中,“只有部分论文讲帝国主义侵华”的原因在于作者缺乏实践感受,脱离了文学特色。此外,共产党人在《新诗人的大爆炸》(邓中夏)、《沙漠》(瞿秋白)、《八股?(《回·》)、《中国现代社会与革命文学》(蒋光炽)、《俗言》(秦邦宪)等多篇文章,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消极不正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倾向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根据中共三大确定的统一战线政策,邓中夏的《中国当前思想界》和《思想界的统一战线问题》对文化统一战线问题进行了阐释,号召进步文化界团结起来,反对封建复古派。瞿秋白、蒋光炽的部分文章(如《红俄文艺新时代第一只燕子》、《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等。)还介绍了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文艺情况。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早期共产党人的上述理论主张并不系统和完整。分散在各种文章里,这些文章本身也不是没有弱点。由于马克思主义和旧民主主义思想的界限无法完全区分,本文的许多观点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也有一些文章,由于对中国社会状况缺乏深入了解,传播正确观点,介绍苏联文学,但也产生了“左”倾偏见。对于当时以小资产阶级作家为主力的中国文坛的情况,早期的共产党人普遍倾向于过分否定,必要时指出其消极因素,而低估其积极因素。大多数人也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文艺特征。这些使他们对鲁迅在文化战线上的重要作用及其作品的巨大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也多少影响了文艺工作者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和接受。然而,就历史成就而言,他们的思想虽然还很不成熟,但从革命的现实要求出发,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号召,播下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种子。1926年,第144期《中国青年周刊》以《论党的刊物和文学》为题,翻译了列宁的文章《党组织和党的文学》,这在新文学运动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在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指导和影响下,1924年开始出现了一批专门倡导革命文学或具有鲜明革命倾向的文学社团。比如上海,就有蒋光池、沈泽民等组织的“春雷社”,还有一些文艺青年组织。他们通过《民国日报》副刊《启蒙》编辑出版了《文学专刊》周刊,并发表了《丧华》等革命文学和诗歌论文。在杭州,由右枝江大学的学生发起组织“吴吴社”,并出版了《吴》一书,旨在倡导革命文学,鼓舞革命。在北京,除了共青团主办的《火》,还有劳动文艺研究会,出版《火球》,宣称“研究现实生活,挽救浪漫主义文艺的堕落”。他们的出现反映了革命思想在文艺青年中影响的扩大。但是革命文学的主张在小资产阶级作家和青年文艺家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造成了一定的声势,但那是在五卅年代和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这是进步文艺界在政治上受到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直接推动和鼓励的结果。小资产阶级不可能有独立的政治路线。在“27”、“5·30”、“318”斗争中,许多进步作家都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一边,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革命的影响。其中,全国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给文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推动了文学面貌的显著变化。创作中反帝的思想主题非常突出,以反帝为主题的作品比较多;从那以后,直接和间接反映群众革命斗争的作品层出不穷(蒋光池的诗集《新梦》、《丧华》和小说《少年游子》、《鸭绿江上》也在这一时期出版)。许多作家在政治和文学思想上倾向于革命。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社团的部分作家思想有了重要的进步。“五卅”前后,郭沫若、茅盾、叶、程、应秀仁、潘懋华等许多作家都参加了实际的革命斗争。茅盾1925年写的《论无产阶级艺术》(注:自1925年5月起连续在《文学周刊》第172、173、175、196期发表。),从性质、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对这种新的文艺作了比较全面和详细的介绍。在《文人的新使命》(注:《文学周刊》,第190期,1925年9月13日。在文章中,他还指出“作家们目前的使命是抓住被压迫民族和阶级的革命运动的精神,用深刻而伟大的文学作品来表现它,使这种精神在人民中流行起来”,“并激发一场更伟大和更热情的革命运动!”郭沫若1926年发表《革命与文学》和《文艺家的觉悟》(注:两篇文章分别载于1926年5月《创作月刊》第1卷第3期;《洪水》,第2卷,第4期,1926年5月。)等文章,号召文艺青年“去战士、去人民、去工厂、去革命的漩涡”;指出时代要求的文学是“为被压迫阶级代言的文学”、“同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为第四阶级代言的文学”。这在当时的文艺青年中影响很大。“三一八”后,鲁迅跑到南方,发表了《革命时代的文学》等著名演讲。大革命不仅直接影响了,也影响了郑振铎、欧阳修、田汉、郁达夫甚至闻一多等作家。他们要么公开支持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要么去广州、武汉等地参加革命文化的宣传工作。朱自清歌颂了想在地上建立红色天堂的共产主义英雄。反映下层社会生活的青年作家作品也逐渐增多。在北伐过程中,响起了“为四等说话”的文学呐喊,发表了一些作品,粗糙但与革命斗争紧密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随着一些作家思想的革命化和后来创造社等团体的大力倡导,早期共产党人提出的革命文学思想终于形成了文学舆论。这些都从作家的思想和生活上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和革命文学的创作准备了条件。

标题:[陇文化]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