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昆仑秘史:时间地轴》:在想象狂欢中重构秩序
本篇文章1697字,读完约4分钟
曹操的长篇系列《昆仑秘史》的写作显然与他自己的“地理发现”有关。他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陆来到青海,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八年,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住所不是不毛之地,而是在中华文化始祖龙脉的怀抱中,然后把视野从青海扩展到整个中国西部和中亚。从其地理形态上,他发现“帕米尔高原是欧亚大陆山脉的奇妙节点”,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他还发现,世界上的古文明都在北温带,从东西两大流域延伸,在地球背后的美洲相遇。似乎为了证明自己的“地理发现”,有一次他去工作,在西藏和新疆旅行了几个月。途中,他想出了用小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地理观念的想法。《昆仑秘史:时地轴》就是这种想法的结果。
根据小说情节,主人公龙浩因为特殊的生活经历,变成了一个对寻找时间地图感兴趣的人。龙浩在西藏和新疆之间穿梭。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昆仑天宫开启了时间-地轴。贯穿“寻找”线索的故事离奇曲折,确实类似于通俗读物中的玄幻、寻宝、挖掘小说。有谋杀、阴谋、善恶之争等多种情节要素。而且出版社对这本书给出的“建议”出于营销原因是“畅销”,但这并不意味着《昆仑秘史:时地轴心》是对大众阅读口味妥协的产物,其基本本显然延续了文学史中更好的探索寻宝传统。龙浩苦苦寻找时间和地轴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的精神过程。他的作品与游戏绝缘的哲学沉思和严肃品质,就是以这种由神圣目标支撑的情节模式呈现出来的。
《昆仑秘史:时地轴》文本形式的明显特征是将丰富的历史、文化、风俗知识与作品中的“寻找”主题融合在一起,使想象中描述的故事获得了坚实细致的质感。曹操在西藏和新疆行走的经历,为小说人物提供了准确的路线图。对他去过的地方风景的描述也是基于实地观察。作品引用相关史实,证实“时地轴”传说的存在。作者还通过虚拟的“十二分支连环杀人案”和“十二星座连环杀人案”论证了东西方文化符号在语音和内涵上的相似性。因此,我们试图建立世界文化同源性的概念,将知识和学问引入叙事,使整个作品散发出浓浓的书香,表现出才学的文化品质。更难能可贵的是,知识的引用更倾向于自然,密集的知识信息并没有成为叙事过程中的疣,反而成为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的有机构成。
曹操似乎对所有的“大事”都有挥之不去的迷恋。作为作家,他崇尚“大诗”,作为文化理论家,他崇尚世界和谐的文化。“天人合一,古今融合,中西结合”是他的世界主义观的表现。他最喜欢的“伟大”的本质是正直、团结和秩序。在他的笔下,常常有一个“巴别塔”的形象。这个来自《旧约创世纪》的典故告诉我们,主为了削弱人类成就的能力,把原本统一的人类语言变成了多种语言。曹操考虑使用这个典故,是为了给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即在文化意义上团结各民族。所以《昆仑秘史:时地轴》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统一想象支撑下的“大地理”概念的体现。他在书中多次谈到昆仑山的走向,认为昆仑主脉向东延伸,变成无数的分支,直到每一寸土地都形成了以昆仑为中心的地理秩序。在《昆仑秘史》系列的后续写作中,应将《昆仑》所蕴含的“天”的意义转化为文化中心的概念,描绘出同源文明的全球延伸与团聚的路线图,旨在重建“人类曾经共有的精神”。
这种非同寻常的文化假设从何而来?首先,这是对当前文化形势的担忧。曹操认为现代社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文化失范和落花落果的结果。因此,整合古今中西文化,寻找失落文化的根源,重建文化秩序势在必行。其次,源于他小时候对世界的猜想和设计的无知。曹操说他从小就有对“王”的追求,希望给这个世界一个秩序。他还有一篇陈述“为什么要写”的文章,题目是“当一个人不能用刀征服世界时,他会选择一支笔”。这篇文章清楚地表达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当他无法实现世界的宏伟抱负时,文学作家在想象的狂欢中实践自己的梦想是应该受到尊重的权利。曹操正在用他对理想的激情建设一个理想的王国。但在他崇高的文化假设中,过分强调秩序和统一会导致偏执。如果秩序中有霸权和胁迫,统一中有消灭多样性的意图,那无疑是需要警惕的。因此,面对曹操未来的创作,我期待他在坚持独立、鲜明的文化立场的同时,更加注重包容性和相对性。毕竟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品质。(刘晓林)
标题:[陇文化]《昆仑秘史:时间地轴》:在想象狂欢中重构秩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