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陶寺遗址发掘报告首发 佐证五千年中华文明(图)
本篇文章1050字,读完约3分钟
这是陶寺遗址的观察平台(数据照片)。
这是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数据照片)。
这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朱砂壶,上面有朱砂写的“文”字(资料照片)。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和几代考古学家的整理、编纂和修订,《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12日正式出版,引起了考古界的极大关注。
同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研讨会上,该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伟介绍,香粉陶寺是在多位考古学家参与下撰写的,通过15个专题对陶寺遗址考古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代表了我国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研究的学术范式。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襄汾县以东约7公里的陶寺镇,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1978年至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组与山西省临汾市文化局合作,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礼器、装饰品等文物,揭开了陶寺遗址的神秘面纱。特别是铜钟和类似文字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礼仪提供了宝贵而重要的资料。
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组与山西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开始了新一轮对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自2002年起,陶寺遗址考古工作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索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组组长何伟说:“在考古工作的第二阶段,发掘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基本确定了宫城、大象崇拜平台、祭祀遗址的仪式建筑、工人管理的手工艺作坊区。学术界认识到,陶寺遗址是具有完整考古探明功能的都城遗址,是典型的双城体系模式;陶寺文化社已进入国家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乡认为,经过37年和两个主要阶段的考古发掘,已经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都城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与文献记载的杜尧有高度的一致性。陶寺遗址的一系列新发现,成为确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文明无尽内核的重要来源。
研讨会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在研讨会上,许多学术专家表示,陶思遗址的发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和论证,对陶思文化的来龙去脉进行系统、多学科的统筹安排。
“注重遗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协调陶寺遗址与当地社会文化资源的有效联系,做好遗址博物馆的建设,都将是下一阶段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超说。
标题:[陇文化]陶寺遗址发掘报告首发 佐证五千年中华文明(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