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宋以朗否认违背张爱玲遗嘱:她生前有出版意向
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昨日,张爱玲代表作《小团圆》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行了首发仪式。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一郎、《张爱玲全集》主编志安、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等出席了启动仪式。近日媒体报道宋一郎违背张爱玲意愿,强行发表《小团圆》。宋一郎在仪式上否认了这一点。他出示了张爱玲的日记和张与父母的通信,指出张爱玲生前有意出版《小团圆》。
据宋一郎介绍,张爱玲于1995年在洛杉矶去世。临死前,她告诉遗嘱执行人林诗彤把自己所有的遗物都送给她的朋友宋琪和他的妻子,并叫他们销毁小团圆的手稿,但宋琪“舍不得”。“父亲1996年去世,母亲2007年11月去世。结果“小团圆”是我和姐姐决定的,但是姐姐不在乎,我只好自己照顾。”宋一郎说他没有孩子,他姐姐的孩子不懂中文,他们也不认识张爱玲。“我60岁了,不想把问题交给后代,不能搁置。”
为了证实张爱玲的真实愿望,宋一郎拿出了张爱玲与父母的书信节选。“幸运的是,他们留下了大量信件。在过去的40年里,他们写了600封信,持续了40万字。看了这些信,你就能发现小团圆是怎么诞生的,为什么会被暂时隐藏起来。”在宋一郎赠送的书信节选中,有一封是张爱玲在1992年2月25日写的信,她在信中说:“如果还有钱,我想用在我的作品中,比如请翻译未发表的作品,比如……”“小团圆”小说要销毁。我没仔细想,过一会再说。”宋一郎认为,除了在给父母的信中没有明确提出破坏小团圆之外,在给《王冠》两位编辑的信中也发现,张爱玲不仅没有破坏小团圆的打算,而且积极修改,并计划尽快出版。“比如1993年10月7日张爱玲在给皇冠编辑陈白华的信中说,‘小团圆必须尽快结束,不会违背对读者的承诺。’宋一郎的结论是,如果张爱玲真的想毁掉小团圆,她会写“看到这封信后请立即毁掉小团圆的稿子,然后回信确认”,但她没有。
宋一郎说:“作为张爱玲文学遗产的执行者,小团圆该怎么办?我可以想到三种方式:销毁、出版、搁置。破坏会被骂,出版会被骂。不要因为搁置而被骂,但显然不能再搁置了。作家活着的时候,可能只管理市场;作家去世后,我要照顾她的历史。因此,我决定在1976年出版原稿,不做任何删改。”
(卜昌伟)
-解释
陈子善(张爱玲研究专家):张爱玲是在“影射”自己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唯一的长篇创作。据陈子善介绍,张爱玲写的《小团圆》,估计是她去世前后写了二十多年,还在修改,还没有定稿。
他说:“盛九里是张爱玲对自己的‘影射’。学者夏志清早年写过一封信,建议张爱玲“写祖父母和母亲”好在小说和传记没有明显的区别。“。张爱玲在给夏志清的信中还说,小团圆是为夏志清“定做的”。这证明“小团圆”与张爱玲的一生息息相关,只不过小说中实际上并没有写爷爷奶奶,父母也花了不少笔墨,但并不是小说的重点。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盛九里的生活,包括家庭、学习和写作生涯以及情感经历。”陈子善认为,盛九黎应该算是张爱玲的自我描述和自我书写。换句话说,盛九里是张爱玲对自己的“影射”。”正如她在1975年7月18日写给宋琪的信中透露的那样:“我在小聚时说,我也很不礼貌,自己揭发这个地方总是好的。当然不是否定自己。"
志安(《张爱玲全集》主编):改版不涉及小说内容
早在《小团圆》的介绍出版之时,就有不少读者担心《小团圆》的一些情节会被删节。《张爱玲全集》主编志安说,除了改了20多个字,小团圆没有做任何删节。
志安说:“我们做的只是技术问题。比如小说里有一个地方说她阿姨把钱都投进去了。张爱玲本来是北方人,我是北京人。我立刻明白了是什么意思。“如”字其实就是“你需要”这个字。此外,简化版
汉字和繁体字有些区别,但并不是文字写错了。只要有依据有出处,我们就不改,然后改几个大陆人听不懂的名字。"
志安说,“小团圆”其实没什么好删的。“我不是一个没有尺度的人,也不是一个胆大的人。20多个名额其实是个估计。其实我每次改一个字,都会在校样上贴一张纸条,写下我改的原因。这些原因其实都是技术性的,与小说本身的内容无关。”
标题:[陇文化]宋以朗否认违背张爱玲遗嘱:她生前有出版意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