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反通胀战争》:更有可能,我们将面临滞胀
本篇文章2140字,读完约5分钟
《反通货膨胀战争》,倪金杰著,深圳出版集团、海天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梅新宇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如果说在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中,有一些跨越不同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反复发生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无疑应该列在其中。中国人与通货膨胀的“友谊”源远流长,“重物轻钱”的记录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往往与社会动荡联系在一起。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出现了“万谷石”“十万谷石”的情况(见《后汉书·狄咸传》《后汉书·董卓传》),蒙元民国时期出现了天文超涨。建国后,通货膨胀一度淡出人们的生活,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1951年到1979年,中国的消费价格总水平增长不到20%,年均增长不到0.7%。随着改革开放,通货膨胀又回来了。30年来,经历了三次大的通货膨胀浪潮:1979年到1985年,通货膨胀开始显示出它的光辉;从1986年到1989年,消费价格指数(前一年为100)依次为106.5、107.3、118.8和118.0。有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涨幅超过18%,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抢购风潮;1992年至1996年,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6.4、114.7、124.1、117.1和108.3。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的通胀压力明显减轻。消费价格指数从1997年到2006年没有达到104,几年都低于100。1998年至2006年的平均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01.1。但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终究无法避免全球通胀压力的输入。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通胀突然加速;直到2008年上半年,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将通货膨胀列为头号敌人。虽然经济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杰出学科”之一,以至于被称为“经济帝国主义”,但我仍然坚信经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历史。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理论都不能代替对事实的记录,任何理论都必须以对事实的分析为基础;这些记录不仅包括高度系统的统计数据,还包括看似较少的各种事件的学术记录。而且,流行的、不太“学术”的记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所谓“学术”,往往意味着用一种思维方式去切割事实,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扭曲。这场“反通胀战争”并不是提供一个高度理论化的解释,而是以通俗的方式记录历史和这一轮全球通胀,对通胀的来龙去脉做出通俗的解读。至于书中提到的关于“结构性通货膨胀”提法的争议,研究者当然可以对这一概念是否准确提出质疑,但我从中看到的是政府引导公众预期,努力避免奔腾通货膨胀预期的“自我实现”的苦心经营。至于这种引导方式的成败,那是另一个问题。市场瞬息万变。当这份手稿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时,金融媒体上已经有了“全球通胀见顶”的声音。是的,今年7月以来,国际商品市场经历了一个急剧的转折,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美元反弹以及一些从事投机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崩溃的综合影响。今年上半年,商品市场表现为35年来最好(换句话说,35年来最投机),价格上涨29%;7月份,商品市场的表现变成了28年来最差,一个月暴跌高达10%。2月27日,路透社商品指数(1931年9月18日= 100)为2958.30点,10月6日仅为2295.00点,下跌22.4%;2月27日道琼斯商品指数(1974年12月31日= 100)的期货和现货指数分别为212.68点和425.03点,10月6日分别仅为150.86点和316.51点,分别下降29.1%和25.5%。铜钛方面,2月2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早盘A类铜现货结算价为8516.0美元/吨,10月6日为5706.0美元/吨;在此期间,伦敦战略金属市场鹿特丹仓库交付的99.6%海绵钛的现货价格从每公斤10.00/12.00美元降至每公斤8.00/10.00美元。在这种背景下,再加上次贷危机的影响日益暴露,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在“控制通胀”和“保持增长”之间略微向“保持增长”的方向移动。但更不要说,即使本轮通胀压力已经结束,也不意味着以往通胀的记录已经失去了价值;且不说通货膨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也就是说,这轮通货膨胀是否真的结束了,并不容易断言。由于价格管制和进出口管制的存在,国际市场价格的下降不能与中国国内通胀压力的降低完全同步,因为即使在国际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中国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仍处于世界萧条状态。尤其是粮食,国际市场价格往往是国内价格的三四倍,以至于今年走私和向国外出口粮食的案件激增,各地海关多次打破了查获粮食走私案件规模的记录。此外,次贷危机无疑导致了全球巨额金融资产的消失。据日本《每日新闻》10月11日提供的数据,今年全球金融资产损失已达2700万亿日元(约合27万亿美元)。然而,次贷危机中世界各国的大规模注资救援行动和降息行动,已经将巨额资金投入市场。从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到10月13日,不到一个月,仅西欧国家的救助计划总额就高达2万亿美元,更不用说美国数百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了。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内,政府和央行注入市场的这些基础货币,都一定会起到促进通货膨胀的作用;我们即将面临的可能不是通货紧缩,而是滞胀。无论是决策者、普通市场参与者,还是作为消费者的普通大众,都必须注意这一点。(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负责编辑:罗斯)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标题:[陇文化]《反通胀战争》:更有可能,我们将面临滞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