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故事】光绪元年,甘肃举院的那场首次乡试
本篇文章3301字,读完约8分钟
在这炎热的六七月,天气异常炎热难熬,比炎热天气更难熬的是高考学生的家长。从学生考试,到填报志愿,再到焦急等待,每年无数家长在纠结焦虑中度过高考季。
一百多年前,也有一次“高考”,触动了甘肃很多人的心灵。这是1875年陕甘分裂后在甘肃举行的第一次农村考试。也可以说这是甘肃历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是一次远比今天高考难的“高考”。
光绪元年(1875年),是清代科举史上的一件大事。清朝时,西北地区建立了三个省。康熙六年(1667年),陕西分为陕西和甘肃。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入驻新疆,光绪十年建省。清代甘肃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整个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和青海省东部地区。新疆成立前,天山北路实行专区的专区也属于甘肃省。新疆建省后,文化教育仍由甘肃教务管理,乡试在甘肃省会兰州举行。
所以100多年前在兰州举办的甘肃第一次乡村考,其实是触动了甘肃、宁夏、青海、新西兰人民的心灵。那么,科举考试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来听一百年前的“高考”故事。
左在第一乡试室被难住了
甘肃乡试的举办充满了波折。为了实现陕甘分离,清代乾隆年间甘肃官绅开始上书朝廷,要求陕甘分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用了一百多年才实现。陕甘分钹失败的最大阻力来自乾隆皇帝。现在查资料,发现申请分配的过程可以用“永不回”来形容。
乾隆元年,甘肃巡抚徐荣上书乾隆皇帝,要求陕甘平分家产。徐荣认为,陕西、甘肃地域广阔,学生交流考试非常不方便。他不仅要求建设单独的乡镇,还提议增加入学名额。乾隆皇帝批示说:“这一直是规矩,也是长期遵循的。为什么要担心呢?”刚登上皇位的皇帝希望地方官员因循守旧,不要急于改变。
乾隆四年,川陕总督埃米尔再次提出陕甘分治。这一次准备充分,理由充分。陕甘分省后,武举分钹,文举不分钹。自然也要分钹。其次,文风在甘肃各地逐渐兴盛,学生不下万人,但在陕西有能力参加考试的寥寥无几。主要是路途有一两千里到三四千里,让很多学生无法参加考试。Omida要求参考湖南和湖北。在皇位上,他甚至找到了考取地方后的甘肃。可惜乾隆皇帝也指示“此事仍可拖延。”
这张慢图有一百多年了。直到左任陕甘总督时,他才再次提到此事。这时地方督抚的权力大大增加了。此外,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内忧外患,新疆问题更为严重。对于即将为朝廷西征、清理边疆的重臣左唐宗来说,“请陇分政”的奏折自然没有多少波折。
光绪元年三月十日,清廷同意批准陕甘分治,而考试日期定在八月中旬。至此,考场成了大问题。
在古代,宫媛和聚源的位置一般不特别,风水较好。它一定是城市里最好的位置,交通应该方便宽敞,可以容纳很多学生。最后,兰州外的西北走廊——海家滩,进入了左唐宗的视线。这就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今天所在的地方。这是黄河冲积形成的淤地。根据当地情况,东南采用兰州城墙,西北新建城墙。
建立升降机构的难度非同一般。当时长期战乱尚未完全平息,民生垂危,地方财力枯竭,国家无力照顾。可以说,本该由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是由“项目”发起人解决的。
左邀请岚山学院院长协助。吴可可以多种方式奔跑。虽然饱受白眼,但还是筹到了51.2万银子!各地的士绅都热情地出去工作。记载曰:“皋兰北山凿石,平番、年伯、河套郡县采木;与此同时,各县的人都招募工匠送学徒,他们收集材料,源源不断地运送。”“砖、砖、石不足的,私自存放,或者从房屋中撤出,大宗物资进入公众,不计价值。”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甘肃建院难度大,砌筑不足。有人把祠堂拆了。
1875年7月,兰州以西的海家滩“竣工”。说是“完成”,其实只有乡镇考试的基本功能:有近4000个考点,包括最高法院办公,衡建堂阅卷,发帖办公室张贴名单等。,而明园楼和管承堂只能延图。
甘肃第一次农村考试自然在全省各地引起轰动,形成了考试经济。
考试经济给兰州大街小巷带来战火
封建社会讲究各种下品,但只有读书高,或者,换句话说,朝代是田舍郎,黄昏是皇帝的殿堂。学习和参加科研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在很多地方,科举被称为“举业”,是全心全意的职业。
陕西甘肃甘肃获批后,兰州很快形成了一个考试经济,和今天的高考经济一样火爆。当时除了几千考生及其家属,还有各县市调过来的阅卷官和跟随他们的仆人。这些人聚集在兰州,淹没了所有的街道和小巷,城市顿时热闹起来。根据学者的旅行实践,他们通常去当地的大厅。武威、天水的凉州会馆、周琴会馆,考人多,一度人满为患。而街上的测试店、学习店都是热门业务。
新建的甘肃聚源坐东坐西,外筑城墙,内筑棘。庭院大门位于城墙西南角,题“求国”。它进入大门,左右两边是雨廊,两边是一些名堂和搜检馆,后面是围墙,墙上是南文昌门和北文昌门。庭院最西边是龙门,意为“鲤鱼跃龙门”。从龙门开始,从西到东依次是明苑大厦(缺失)、直宫堂、牌坊及围栏、水池、观城堂(缺失)、内帘门、恒建堂、雍门、鲁邦所。
科研是一件大事。有诈就送去当兵,不然人头落地。考试程序自然是极其严格的。8月2日,报名截止。8月6日,参加考试的官员进入宫媛,为了防止欺诈,他们被从里到外隔离开来。8月7日,收到试卷、盖章、抄写、校对的四位官员聚集在最高法院盖章打印座位号,并与试卷(即答题卡)和目录同时打印。然后,他们把号码打乱,把候选人的座位号排好。
8月8日,印石考场(凌晨3点至5点)开始点名。考生分南北两种方式,然后每50人分成一组,这就是名牌。每十张牌还有一面大宅旗,每张牌上面写着某条道路上的哪张牌。这样会有组织,不会有人混进考场。
考生先在大门口签名,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大门口带着考试工具和衣服入场。命名员根据乡镇考试报名册和考生所持准考证内容,逐一查验考生身份、年龄、外貌,确认无误后,放入入口领取试卷(即答题卡)。经过搜查和检查,他们将根据号码进入各自的房子,然后房子将被第一军封锁,宫媛的大门和龙门将被监督员密封以限制进入。
乡考第一名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那个
8月9日,取得地方考试成绩后,开始到8月15日结束。甘肃第一次农村考什么?考题的八股文是这样的:“孔子说有教”,“教无课”,“一定要赢”,“人皆有善心”。试贴诗如下:把“成”字给“政治成功在于人民”。
不过毕竟是拿到地方考后的第一次,艰辛不小。很多地方战争刚刚平息,再加上连绵不断的秋雨。学生们如何准时到达兰州是一个大问题。此外,第一次参加农村考试的学生对程序不熟悉。所以条件也比较宽。要求是必须在8月2日前完成注册手续。事实上,一些迟到的考生也可以参加考试。在考试阅卷上,也是网开一面。左对说,不管名额多少,我们都要根据的情况选择最好的,而且在我们要求对礼部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要网开一面,不要循规蹈矩。可以说是圆满完成甘肃第一次农村考的一路绿灯。
9月6日公布乡试,安获得乡试第一名()。
安魏军,号晓凤,甘肃秦安人,清代名臣。他的父亲参加了三次科学考试,但都失败了,最终以务农为生。安魏军先是在老家读书,后来去兰州读书,拜吴可可为岚山学院教师。一个魏军在全世界都有一个直截了当的声音。甲午战争期间,他支持以光绪皇帝为首的鹰派,光绪皇帝已连续疏通六十五次。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震惊天下。结果被派到张家口军事站工作,被称为龙上铁人。之后,他担任史静大学堂的首席教师。主编《甘肃新同治》,著有《建元存稿》、《王运山方诗集》等5部。
不是简单的第一名。甘肃聚源选举人646人赴北京应试,116人考中进士。这些包括兰州张国昌、天水刘光祖、兰州刘尔坤、贺州邓龙等。他们支撑了甘肃几十年的文化基础,影响延续至今。
甘肃升庭不仅是科举制度的见证,也是袁世凯复辟、马勒事变、兰州事变等甘肃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时至今日,甘肃虽然只剩下两座建筑,即直贡堂和官承堂,但它承载的文化血脉是我们奋进的基础。
(本文得到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历史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文字/图形主管王文渊
(翻拍的数据图)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本周兰州气温将下降,高温将结束。26 ~ 28日将有明显降水,高温徘徊在28 ~ 33℃之间,低温徘徊在17 ~ 22℃之间。
标题:[陇文化]【兰州故事】光绪元年,甘肃举院的那场首次乡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