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陈丹燕异国游走出新书
本篇文章879字,读完约2分钟
晚报讯近日,陈的《欧洲文化旅行随笔》彩色图文系列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本系列由《西风》、《咖啡苦吗》等四篇散文组成。其中《西风》为新作,记录了陈第五次赴德奥的感受。
《西风》完成于2005年,这是陈第五次出访维也纳归来。著名的德国历史文化,如、弗洛伊德、史特劳斯、茨威格等,也是陈成长的关键词,或者可以说是她那一代人年轻时的回忆。1978年,我去广信电影院看西方电影,里面有所谓的内参。我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河东食堂的舞会上和盐跳华尔兹。第一次读《释梦》,点燃了我对日常生活中无尽深渊的强烈好奇心。结婚后,书架上有两套《外国现代派作品选》...随着陈从奥、德、波一路走来,藏在心里的点点滴滴跳了出来,直面真实的场景。
“在德国、法国、奥地利,上海随处可见。这是我第一次睁开眼睛回望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的城市所起到的微妙作用。当时我看了一本茜茜公主铜像旁边的书,看到一个来自中国的旅游团,很不文明,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和茜茜公主合影,我突然很感动。这是一代人的文化情结。”
《散步》让陈对欧美文化有了最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她对上海的理解。你还会用旧的方式写作吗?“会和以前不一样。我想在小说和非小说之间找到一种写作形式。”《慢船到中国》是我新形式的一次尝试,但属于实践阶段,不够熟练。写作就像手工业劳动,更具体地说,就像农民种植谷物。当他撒播种子时,他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写作是一种更需要诚实的劳动。如果不满意,你敢承认就扔掉吗?我想我可以。”
上海和欧洲是20世纪90年代后陈作品中的两个主角。有些评论家说陈对上海的描写明显是“软”的,陈说:“那是因为他没有读过我的书。有人说看我的书好像上海什么都好,但走近才发现没那么好看。比如有些上海女人名声不好,把男人当成长期饭票和护照。听到这件事,我总是感到难过。其实我并不想美化上海和上海人,但是我不能站在公众的立场去描述,我只能站在个人的立场去写。我觉得张爱玲、王安忆、陈村甚至卫慧都可以代表上海的一部分,当然我也可以代表上海的一部分。希望我所代表的这一部分有上海的文化底蕴在里面。”
作者:□谢正义
标题:[陇文化]陈丹燕异国游走出新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