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墨”的小城
本篇文章1681字,读完约4分钟
季节是初秋,此时远处的山是灰色的,但午后的阳光照耀着整个广场。一个红色的带有繁体字的铁雕塑,与对面的文化建筑遥遥相对。这两座标志性建筑成为文化广场的亮点。楼下是书画摊,摆着一长溜书画:正厅对、四屏、扇子、条幅、条幅;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一字一画,一画一画,浓墨重彩,真的是五颜六色。这种书画展览在室内是很常见的,但是把这种书画作品投放市场,排长队展出,也可以说是一种流行的书画形象,使得高雅的书画艺术进入民间。更能表现艺术的是,这些画家和油漆工当场泼墨,让很多人感受到了艺术走出来的全过程:桌子旁边,桌子上有一张白色的书画毡,上面有一张厚厚的宣纸。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宣纸,尤其是彩色宣传和撒金,在夕阳余晖中熠熠生辉;旁边是几个印章盒,也是各种款式的印章,笔筒,笔筒(狼,紫,羊等。),钢笔窗帘,尺子;路过的人,在市场里游荡的人,去市场的人,送孩子上学的人,和政府做生意的人,旅游的人,都受不了这种墨香的诱惑。他们要把一句话或者一张图片卷在手里,高高兴兴的走开。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画家们就像一个集市,涌入通渭河,于是大大小小的画廊都装饰起来,微笑着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最后,他们一个个回家了。
书画在这里普及,普及,提炼。就像一首民谣,每个人都可以哼唱它的音乐,用手势敲打熟悉的节拍;这就像一场盛宴或当地小吃。大家吃的甜甜的,然后聊起来。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是字画海洋。门上贴名联,屋内挂名家字画,墙上挂名家条幅;不仅家里的客房、正房、自习室挂满了字画,连自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有在自己小屋里南游北游的商人,都贴满了横幅:宁静、深远、天道酬勤、前程似锦、淡泊、开明、节俭、贤惠等。街上商店里的招牌大部分都是名家买的,然后精心裱起来。书画丰富了这些单调的茅舍,而书画丰富了这些简陋的茅舍。书画使这些沉闷的小屋充满了温暖和诗意。家里有书画不穷的古训在这里得到了印证,而有人说:这是文化。
通渭是位于甘肃中部的一个小县城。城边有一条河叫牛古河,文化历史悠久。据《通渭县志》记载,这里出土了不少甘肃仰韶文化中马家窑式的文物古迹,部分出土彩陶和红陶器物雕刻精美;在古墓葬中,一些出土物品上有古代传说中卧冰求鲤哭笋的图案,可以说明通渭书画的根源。清朝时,四川的李南辉和牛在海外以勤奋和诚实而闻名。他们的书法作品简单而深刻,穿透纸张的背面,阳刚而失意,经历了深刻的沧桑。他们成为古代引领通渭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也是书画与人格紧密联系的典范,是另一种见字如人的注解。现在在通渭,一个普通的农民,可以说说书和人品的关系,把书法家和画家的人品作为他们挂书画的重要选择。艺术当然是艺术,艺术创作者优雅的个性往往超越他的作品。
通渭人对书画情有独钟,对书画鉴赏的品味非常丰富。一天,作者和一位外国书画经销商来到一家画廊。里面有许多山水画。我看到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山势突兀,瀑布飞流,岩石上的松树青葱苍劲。一轮初升的太阳穿过白云,染红了天空。
这是一幅好山水画!旁边那位非常欣赏。
现在走在通渭镇,有很多画廊,政府投资建设了通渭心悦国际书画村。每隔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名人都来通渭接游,那些大大小小的书画爱好者,像朝圣者一样,风尘仆仆地从四面八方来到通渭。一时间,书画的创作者、学习者、画家和藏家纷纷云集,同盟城空更是字画之香,久久不散!
当我遇到童威书画创作的代表人物魏先生时,他白皙的脸上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高大的身材显示出这个西方男人的阳刚之气。他长期在书法领域的坚持和冷静,似乎隐藏在他深深的皱纹里。我和这位傲慢的老人促膝长谈,跟他讲了一个为同伟一中55周年校庆写的木匾:“九原子兰”几个字,真的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和他聊到通渭字画,他说通渭字画缺少更多的精品。这时,魏先生的手机响了。过了一会儿,他笑着说,北京一个商人想用他的雕塑换美兰珠居的四屏。看着魏先生灿烂的笑容,我的眼睛里仿佛漂浮着他写的一缕缕薄薄的薄膜,清澈而浅浅,淡淡的幽香飘在月的黄昏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百花】“墨”的小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蓉城撷英
下一篇:[陇文化]【百花】秋天的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