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及摄影
本篇文章2388字,读完约6分钟
自1953年以来,国家实施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甘肃是重要的战略后方,能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一五”期间,中央政府安排了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一部分在甘肃建设。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明确,符合客观实际,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计划的实施相对顺利,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此基础上,1956年有了建电影制片厂的想法。1958年,兰州电影制片厂在黄河边的段家滩开工建设。强大的领导能力和与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使工厂在成立初期就能拍摄各种电影。当时,该厂是甘肃省唯一的专业电影制作厂。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一部电影的成功非常清楚,这必须通过摄影技术的发展来完成。因此,蓝瑛工厂拍摄的电影普遍追求画面清晰,用光冲洗,注重氛围渲染和丰富层次。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非常注重甘肃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追求构图新颖、画面造型优美,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由于严格控制和重视印刷效果,蓝瑛工厂生产的140多部电影在全国发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蓬勃发展的现实激励着全厂员工认真履行职责,锐意进取,以改变甘肃电影工业的落后状态。1960年5月,兰州电影制片厂在全国社会主义先进单位和文教系统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评为甘肃省文化系统先进单位。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根据国务院批准、文化部转发的《关于调整电影制片厂的报告》精神,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兰州电影制片厂,保留厂房和部分创作技术人员。此后,由于兰州电影制片厂的撤销,甘肃的电影摄影工作基本停止,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题材仍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拍摄。在甘肃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甘肃自己制作的新闻纪录片,有时会让一些省级领导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1977年4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在原兰州电影制片厂的基础上,成立甘肃新闻录音电影制片厂。省革命委员会还拨款购买了一些急需的生产设备,改造了工厂和生产车间,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创新技术人员,加强了生产管理干部,逐步提高了生产能力。自1977年以来,他先后拍摄了《龙源喜气洋洋》、《兰州铁路局前进》、《麦积山石窟》、《文明礼貌月》、《西欧丝路花雨》、《居安思危》、《龙源武警》、《西北大奇观》、《千里龙源草牧场》、《甘肃腾飞》,这些新闻纪录片对宣传甘肃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3年9月,甘肃省委宣传部批准恢复兰州电影制片厂。新形势下,蓝瑛工厂调整内部结构,设立编导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三个职能部门,并成立艺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两个学术机构,对保证产品质量起到了催化作用。目前,蓝瑛工厂拥有一个工作室、一个录音室、一个开发厅、一个放映室、一个电影资料库和各种业务工作室,并配备了摄影、录音、剪辑、灯光、动力、开发等150多套制作设备,形成了较好的制作条件,已初步建成省级电影制片厂。
自1983年兰州电影制片厂重建以来,电影一直面临着电视的挑战。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过去计划经济国家资金拍电影的条件不复存在,只能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发展和生存。他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以制作甘肃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纪录片、科教片、电视剧为主的方针,与老厂合拍了几部故事片或单独拍摄。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是正确的。从1977年的甘肃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到兰州电影制片厂复辟后的几年,到1990年,兰州电影制片厂制作了4部故事片、1部戏剧艺术片、16部纪录片(51部)、14部科教片(27部)、近20部电视剧、7部电视故事片和2部电影资料片。这些正片和戏曲片在全国各地发行,而纪录片和科教片大多在全国各地发行,也有部分在国外发行。对于长期拍电影的摄影师来说,用相机拍照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需要新的思路、新的知识、新的技巧,需要努力的精神。蓝瑛工厂新生代摄影师克服重重困难,录制了《降级后》和《警惕!少年朋友,山外,随舟过渡,小三门童王,啊!《亲人》、《谁为谁服务》、《崔曹情》、《博郎》、《魂归母亲河》、《后悔》、《水》、《人与人》、《她的情人》等。这些电视剧、电视剧小品和电视专题片分别在央视、甘肃电视台和部分省市电视台播出,扩大了兰州电影制片厂在某一地区的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蓝瑛工厂的电影人十分注重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技术素质,他们制作的科教片《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雅氏病的防治》于1984年荣获全国政协、中央爱国卫生委员会、卫生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健康科教片奖;电视剧《谁为谁服务》获1988年铁路题材优秀电视剧三等奖;短片《血书》获1988年铁道部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摄影奖;”《魂归母亲河》获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颁发的甘肃省党员观摩评优音像片特别奖一等奖。
兰州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摄影,从1958年成立初期开始,学习和模仿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新闻纪录片的模式,结合甘肃的地域和民族特点,走上了一条追求写实和真实的纪实派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年轻的摄影师们敢于突破正宗的纪实手法,吸收国画的营养,注重光线的细腻运用,追求画面的美感。同时,我们充分发挥相机的各种镜头、附加镜和一些辅助设备,将实镜的真实感和朦胧性手法巧妙运用到摄影实践中,使光影效果和氛围渲染融入画面,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应该说,蓝瑛工厂从成立初期就比较重视培养年轻的摄影专业人才,当时的领导铁军曾经提出过一个值得注意的方案。那时候带着师徒实习比派人去高校花四五年时间培训要快得多。这被认为是培养摄影专业人员的一种快速方法。文化大革命十年后,1983年兰州电影制片厂正式恢复并开始第二次创业时,能够全面掌握电影摄影技术、基本功扎实、善于运用各种电影特色、善于控制曝光和色调的全能摄影师寥寥无几。为此,兰英厂很早就开始工作,重点培养和选拔大学生素材,造就了一批摄影师,成为兰州电影制片厂的摄影骨干。通威整理
标题:[陇文化]兰州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及摄影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