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李叔同39岁时剃度出家曾屡屡“不近人情”(图)
本篇文章1783字,读完约4分钟
他一再不友好
李叔同一直忽视世俗观念下的人际关系规范,他的不人道在出家前就经常表现出来。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让欧阳予倩早上八点到他家,两个人的住处很远,欧阳予倩被电车耽误了,晚了几分钟。名片递上后,李叔同从二楼打开窗户,对欧阳予倩说:“我和你约好了8点钟见面,但你已经过了5分钟了。我现在没有时间。我们再约个时间吧。”说罢,关上窗户。欧阳予倩不得不转身回去。这个例子很典型,但不是孤立的。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回忆说:
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大学当老师的时候,寝室外面装了一个信塞,他不在的时候,信就放在信塞里。他早起晚睡一定时间,很少改变。一天晚上,他睡着了,学校调度员来锁门,说有电报。他在信中回答说:把它放在信插页里。他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开门看电报。有人问他:发电报总有急事。那天晚上为什么不打开呢?他说:“我睡着了。再紧急的事情,也要到明天才能做。何必急?”!
以上两个案例,虽然与出家没有直接关系,但至少可以说明,世人认可的思维和行为在李叔同往往是无效的,为他日后离开人世埋下了一些伏笔。说他不理,因为他不是不明白这些原因。出家前两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温泉,旅行前写了一封信警告一个学生,他应该灵活生活,否则他将与世界不和谐。
b
众所周知,他没有庸俗
他的脱俗不仅体现在待人接物上。李的朋友韩曾经回忆起他们是如何相遇的,听起来有点戏剧性。韩当时也在东京读书。一天,他去听西部音乐会。他旁边坐着一群衣衫褴褛的观众,与那些满是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韩不禁纳闷: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你是怎么给他弄到这张票的?会议结束时,他们互相打招呼。这个人就是李叔同。李邀韩坐家里,韩被好奇心驱使,跟他一起去了。走了一小段路后,他们来到了一座非常精致的外国建筑。李住在二楼。一进门,韩就吃了一惊:墙上到处都是书,书架上有很多艺术品,角落里有一架钢琴。灯光下的侯越看越糊涂。这时,从衣衫褴褛中走出来,换上笔挺的西服,请韩到外面吃饭。从内部布局来看,李叔同当时没有进入空大门的迹象,但他出家后直到去世的衣服几乎是这件破烂衣服的复制品。
李叔同出家前在浙江一中任教。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说,在学校很少见到他,就是同事的房间好像不怎么动,也不经常去教师休息室。我上课的时候总是带着书去上课,下课回房间。走得很快,不要东张西望。冬天衣服穿的少,床上的被子很薄,严冬没有火。他此时的生活状态,和一个苦行僧相差不远。
c
他39岁时成为一名僧侣
在大师的《出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农历新年,马先生()有一个朋友彭先生,请马先生介绍一个安静的住处。马先生回忆说,前几天师傅曾提起过虎跑寺,于是陪着彭先生住进了虎跑寺。主人正好也在,经过马先生介绍,认识了彭先生。同居几天后,正月初八(1917年1月30日),彭先生突然出家,虎豹寺负责剃度。弘毅大师目睹了当时的一切,深受感动。但我不想出家,所以只皈依三宝,拜开明老僧为皈依师。这个声音的名字,弘毅的名字,是在假期结束后他回到学校的时候。从此他吃素,有念珠,念经,房间挂佛像。
1918年8月19日,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虎扑寺出家。在此之前,他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给了朋友、同事、学生,把自己一生所刻的印章都给了西陵印刷社。夏丏尊回忆道:我得到的是他多年来写的文字,他所有的折扇和金表。
民国时期,一些所谓的和尚,如许多著名寺庙的住持,经常无视佛教法规,与有权有势的人交朋友,提出奢侈的要求,甚至充当小偷和妓女。自出家以来,弘毅大师已成为真正的苦行僧。1936年春天,弘毅大师去青岛讲学。市长和著名将领朱邀请他共进晚餐,这是事先约定的。没想到,弘毅大师在同一天食言了,受托人带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首打油诗:昨天,今天的问题被召开了,短榻有危险。因为和尚只住在山谷里,不适合国家学者的宴会。看完之后,沈鸿烈的表情相当尴尬。他以为市长开了,请了个贫僧吃饭。对方居然不给面子,让他颜面扫地;当朱将军看到纸条时,欣喜若狂,说道:“今天,我得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收获不小。”
这是弘毅大师。他的一个学生曾经这样评价他: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抛弃了妻子和其他孩子,磨破了鸡胗,咬着菜根,吃苦耐劳地过着佛门生活。他完全想用法家的佛教信仰来唤醒陷入悲惨肮脏的酒醉梦中的人。虽然这是注定要失败的,但是我们不能离开时代背景,离开他老公的经历,对他狠一点。□匿名
标题:[陇文化]李叔同39岁时剃度出家曾屡屡“不近人情”(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