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从狄更斯看英国福利制度:核心利益模糊不清
本篇文章3684字,读完约9分钟
狄更斯如今在英国无处不在。人们会想起他在《圣诞颂歌》中对圣诞节习俗的描述。他笔下的人物——斯克罗吉(《圣诞颂歌》,后特指守财奴)、费金(《雾都孤儿》,后特指教唆儿童青少年犯罪的教唆犯)、匹克威克先生(《匹克威克传》,后特指一个淳朴宽厚的人),都在这个国家的集体思维中扎下了根。弥尔顿也许是现代世界中最伟大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也许是当今世界上仍与他保持密切联系的最伟大的作家。此外,狄更斯今天比过去几十年更有声望。在狄更斯200岁生日之际,他的作品仍在被人们阅读,这加强了他作为“民族作家”的地位。原因是狄更斯的作品仍然能引起我们思考他讲述的是非对错。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知道奥利弗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狄更斯值得记住。
近日,卫报网站以狄更斯小说为主题,制作了四个系列的伦敦城市漫步指南;罗伯特·道格拉斯·法尔赫斯特的《成为狄更斯》和克莱尔·托马林的《狄更斯的一生》相继出版,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作家。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德国柏林举办为期三天的论坛,邀请八位当代英国作家聚焦“如果今天,狄更斯会怎么写?”讨论题目;以狄更斯为主题的最重要的展览“狄更斯与伦敦”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举办了40多年,展示了狄更斯的创作过程、他最向往的城市与英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虽然经济危机的阴影依然存在,但英国在2012年迎来了著名作家狄更斯(1812.2.7-1870.6.9)诞辰200周年。
狄更斯于1812年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12岁时,混沌的父亲负债累累,家庭陷入困境。狄更斯被送到一家鞋油厂当童工,每天工作11小时。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狄更斯遇到类似的童年经历并不少见。童年的经历为日后即将成为作家的狄更斯积累了大量素材,也给了他一个关注痞子、抨击社会贫困的敏感写作角度。狄更斯的作品反映了许多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福利、济贫院的状况、童工、儿童抚养和教育、青少年犯罪等。他如此热衷于为穷人说话,这种批判性的现实关怀奠定了狄更斯在英国和世界文坛的地位。
两百年后,关于穷人和社会福利的辩论仍然是英国最活跃的话题之一。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政府急于削减福利。担心国家和人民的批评家和担心的接受者自然会站出来反对。双方各执一词,在历史、现实、制度乃至伦理上争论不休。穷人的福利应该得到保障吗?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一个社会当然必须保护所有人的福利。但是怎么保证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穷人”这个概念很笼统。英国试图区分不同类型穷人的历史几乎和现代社会一样长。如果我们认真对待“穷人”这个概念,那么穷人、福利、安全等问题比狄更斯的要复杂得多。
英国历史上的济贫院制度
英国有帮助穷人的悠久传统。为了缓解许多农民离乡背井、严重失业的现象,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穷人法》。法律的初衷是为了让穷人尽可能的呆在固定的地方,防止他们无家可归。法律还简单提到了“济贫院”的概念,提出为“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建房。在这个时期,济贫院是一个为穷人提供工作和生计的机构。当时,帮助穷人的责任被分配到英国的教区,教区设立了济贫院。因此,济贫院从17世纪开始逐渐在英国发展起来。
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随着人口的增加,作战费用的不断增加,以及城乡教区对穷人的救助程度的明显差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1601年《扶贫法》的实施效果并不好。一些功利主义者认为,大规模的贫困是因为执政党只关心扶贫,缺乏防止贫困的计划。一些经济学家认为,1601年《扶贫法》中的思想导致了一些家庭不负责任的扩张。以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为代表的一些观点对济贫院提出质疑,认为穷人单纯依靠救济而不是自力更生,会导致“人口增加而人口赖以生存的食物却没有增加”。话还在耳边,今天的英国社会就陷入了这种预言式的担忧。
1834年,在马尔萨斯、功利主义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皇家委员会等经济学家的领导下,辉格党政府改革了1601年的《扶贫法》。英国颁布了新的扶贫法,即《扶贫法修正案》。根据新法律,穷人不能再无条件获得救济,必须在济贫院工作才能获得相应的救济。穷人必须通过个人劳动摆脱贫困,而不是依靠公共救济。新法的核心意图是通过医院强制劳动的方式鼓励穷人自力更生,通过惩罚“懒惰”的穷人来治愈贫困问题,从而降低救济率,减少扶贫支出。
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进一步改革了扶贫体系。考虑到有些人确实是因为不能工作而贫穷,当局把穷人分为值得救济的人和不值得救济的人。前者是指所有无劳动能力的穷人,如老人、弱者、残疾人,后者是指有劳动能力但生活贫困的人。对于不值得救济的贫困人口,应该实行强制劳动制度,对于值得救济的贫困人口,应该尽可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济贫院的职能逐渐从救济转向惩罚,改革后的济贫院制度越来越成熟。
济贫院的目的是鼓励穷人通过威慑和纪律自食其力。穷人官员认为,济贫院的穷人总体上不应该比最底层的独立工作者好,这将有助于穷人提高道德,克服懒惰。因此,济贫院纪律严明,生活条件严格,约束和惩罚措施众多。久而久之,引起强烈不满。人们认为济贫院作为避难所可以像监狱一样,批评家甚至称之为另一个“巴士底狱”。
狄更斯在1834年至1836年的早期职业生涯中担任过《太阳与魔鬼》的国会议员,当时扶贫法的改革成为争论的焦点。在下议院旁听的那天,他为自己的第二部小说《雾都孤儿》投稿,积累了各种素材。很多人对狄更斯笔下的济贫院印象深刻,被誉为“穷人的巴士底狱”,这与他富有同情心的小说中对奥利弗在济贫院生活的描写有关:奥利弗被送到荒凉的济贫院,每天只能喝三顿稀饭,星期天只能喝一半以上的面包卷。
把济贫院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太过分了,当然也不是“穷人的宫殿”。济贫院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以来重要的扶贫机构,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英国建立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取代了济贫院制度。
关于社会福利改革的辩论
在狄更斯200岁生日之际,这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渴望揭露的贫困、黑暗和不公正仍然发生在英国社会。
目前,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承受压力的联合政府正试图通过福利改革法案削减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但改革过程充满困难。政府削减残疾人和危重病人就业和补贴的提议在议会讨论中遭到强烈反对。有议员认为这是“劫贫济富”。关于将贫困家庭每周可以申请的救济金上限设定为500英镑的讨论也多次失败。批评人士认为,这种福利削减将影响至少5万个家庭,同时导致数百万儿童陷入贫困和无家可归。约翰·派克主教提交了家庭福利上限措施的修正案。他提议将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分开,以确保贫困儿童的利益尽可能不受政府福利削减的影响。
这些担忧都是有道理的,但穷人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以设立家庭福利上限的措施为例,政府旨在节省开支,激发穷人自力更生的积极性,并认为设立上限是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公平因素之一。英国家庭税后年收入中位数为2.6万英镑。设定家庭福利上限意味着失业家庭不能得到比工作家庭更好的待遇。在谈到家庭福利上限时,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说:“这个上限是公平的基础。不然我们的制度能让不工作的人只靠救济基金就能挣到2.6万英镑的年收入吗?”这样的措施其实和“济贫院的穷人不应该比底层的独立劳动者好”的想法是一样的。
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然而,帮助穷人的问题总是比人们想象的更复杂和微妙。所以,有人在更细致地思考:今天的“不应该被帮助的穷人”是谁?不值得解脱的是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怎么回事的人——大白天喝威士忌,养几个孩子,养很多危险的宠物。就像历史上没有资格接受救济的穷人一样,这些不值得救济的人现在也没有人生目标。一旦公共福利面临紧缩,他们就会跳出来指责和抗议福利改革法案。
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削减福利,发达经济体的衰退让一切都无法忍受。人们的同情心也会被现实世界的情况所削弱。在90年代的经济衰退中,公众对靠救济金生活的穷人的态度仍然充满同情,但现在,大多数人的看法明显改变了。根据英国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55%的英国人同意“高额救济金使穷人更穷”的观点。不足为奇的是,即使是国际劳工组织也对挑战这一限制国家对穷人救济的长期要求持谨慎态度。可见,现在是认真重新审视和改革现行高福利制度的时候了。
更何况,狄更斯对城市贫民生活状况的描述,足以让人意识到,虽然现在的世界充满了败笔,但还是比过去更舒适、更不苛刻——2012年的福利制度,其实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强多了。
但是,光靠削减社会福利来省钱是不够的。一个不能阻止富人收入肆意增长,却总是想尽办法把脑子用在分配给穷人的钱上的政府,值得反思。贫穷的问题以及如何以最好的方式缓解贫穷是永恒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复指责贫穷是由懒惰习惯和弱依赖造成的。英国正在庆祝伟大作家狄更斯诞辰200周年,似乎也见证了19世纪《济贫法》的复兴。虽然时代不同,但穷人的困境总是值得同情的。所以狄更斯所描述的贫困,在今天仍然促使政府反思——为什么整个国家福利制度中的核心利益是模糊的?就像一床随意拼接的被子,覆盖了所有人,却没有一个人感到温暖。
标题:[陇文化]从狄更斯看英国福利制度:核心利益模糊不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阳坝春晓
下一篇:[陇文化]我的鼻烟壶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