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798怪现象:红墙旧厂今犹在,鸿儒雅士却已无
本篇文章1429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过去的两年里,“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新词”似乎从陌生到熟悉,从不常见到时尚,无论是对于陷入其中的业内人士,还是对于失业的普通大众。
回过头来看第一次出现的“新词”,很多人总觉得阴云密布,莫名其妙。即使是第一次敢尝螃蟹的“始作俑者”,也大多抱着摸着石头里的水在这片处女地唱歌的心态。到现在,“新词”已经成为成语。好奇的人只需要在键盘上敲前三个字,就会半心半意的出现。然而对于它的前世,大多数人似乎还是对第二个和尚张感到不解。
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有问题,说明了“新词语”的深刻而神秘的起源。但如果粗略问一下,大概有三层意思:第一,一定和文化有关;第二,它必须是创造力的产物;第三,它必须能够成就一个产业。这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行业的成就,但要想成就行业,首先要有一个平台,找一个有创意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环顾四周,798突然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其实早在90年代中期,798就已经熏出了所谓的“文化味”。当时,为了选择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天堂,在安静宽敞的环境中自由创作,一些不同出身的艺术家们早早地就领略到了北京边缘这座古老的厂房。但是,当时没有人关心任何文化创意,也没有人关心它能否成就一个产业。光是艺术家的冲动和坚持,798就变成了年轻人特别喜爱的阁楼工作室。大约六七米高的空房间,巨大的采光玻璃,质地简单粗糙的红砖墙,又旧又重的大型机床...在艺术家独特的匠心和诗意下,这里成了一个充满创意的地方。
艺术家们满足于在这个穷乡僻壤,享受这个安静无忧无虑的时光。虽然工作室与一些仍在生产的作坊相邻,艺术家由穿梭其间的工人陪伴,但作坊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可以在此期间尽情享受,打电话给朋友,开派对,只要他们不太挑剔,这种生活也可以算作“有说有说,但有大儒,无丁白”。在老厂房的这个大房间里,艺术家们虽然不一定每天都要调琴,也不一定每天晚上都要读《金经》,但至少可以有一个精神上的保留,可以自由地画画,可以纸上谈兵。当时的798绝对是一方艺术成长和思想对抗的天堂。
现在呢?只要参观过,一眼就能看出798火了。感谢艺术市场的资本,拍卖槌高高举起,一次又一次跌落之后,不断爆发的惊人天价唤醒了艺术家们,也在798的僻静地带打火。结果,大型时尚品牌和创意商店蜂拥而至,各种咖啡馆、餐馆,甚至艺术和文化品位很高的酒店都争相建立自己的营地...后来,当代中国最繁荣的行业——房地产紧随其后,但这次他们看起来略有不同,似乎很有礼貌。不过不管温柔不温柔,798的房价还是在涨。原来每平方米几毛钱的单价迫不及待地向右移动小数点,然后是空房改造,两包三租,其间有各种各样的商业花招。
当然,这些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总会有变化。798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来参观这座城市的游客数量也可以描述为空古代,其中既有紧跟时尚的北京白领,也有来到这里的蓝眼睛外国人,798曾经被国内生产总值视为鸡肋。
回头看看,找那些第一次尝过螃蟹的人。他们走了。几乎都没了。为什么会这样?总有一些人心理比较干净,热衷于问为什么。但是原因好像很复杂,很混乱,也不清楚。
总之,798是一个见证了十几年的奇怪现象。俗话说,红墙老厂至今犹存,却没有儒生。在艺人们努力拼搏,努力追求之后,文化创意产业来了,艺术旅游来了,游客和食客也多了。798终于红了,但是他们,第一次品尝螃蟹的艺人,悄然离去。有人说艺术家永远是先锋,但这一切为什么要开始和结束?如果文化没了,那创意和产业从何说起?
标题:[陇文化]798怪现象:红墙旧厂今犹在,鸿儒雅士却已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