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以貌取人
本篇文章1079字,读完约3分钟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美女除外。不用统计就知道,漂亮的女大学生就业率肯定比长相平平的高。其实找工作的时候,无论男女,长相都是关键因素,那些没给好皮好皮的父母都要吃点亏,不只是今天,古代也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凤雏先生庞统因为生活丑陋,去找刘备求职。结果他只拿到了一小笔耒阳订单。他上任后,整天沉醉在酒村里。后来由于鲁肃、诸葛亮的大力推荐,被重用,与诸葛亮同为“武将”。这件事虽然是历史小说,但史书上有阴影,只为尊者所藏,只记以下事,不提刘备以貌取人的糗事。
用人乱世,尚且如此,其他时代就更不好说了。南北朝的官员讲究的是家世,但即便是贵族的弟子,也必须天生有“美风仪”,才能轻易得到美官,充当皇帝的侍从。那些瓜歪枣烂,胡子又长的人,大概只有孤独。科举考试是唐朝实行的,费了好大劲才考上。想当官,必须经过吏部选拔。这个时候,出身不好的主儿父母,有些烦恼,得不到好位置,甚至可能被淘汰。满清满清,满清人,或者说旗人,纪律最严。所以在这个时代,身为高官的人,至少要在皇帝和上级面前做出奴才的样子。奴隶阶段是什么样的?古代没有定论,但首先要乖巧,乖巧,顺眼,但一定要井井有条。其次,老实,老实。方头大耳,浓眉厚唇最好。具体比例可以根据这个样子增减,但总体上不要太离谱。考官不等于人。虽然考生的“人事档案”里有对其长相的描述,但无非是“白脸”之类的。太粗了,一般只能靠文字带人。即便如此,我在进宫考试的时候,对不起皇上,但我还是没有进状元的可能。清朝的时候,据说有一个失败的举人,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失败的进士。这样,考前还是有一个外貌的考验。
以貌取人最露骨的方式就是挑几个人。清朝时举人一般不能直接当官,但朝廷会从那些不会时不时试几次的举人中挑选,挑选出来的举人可以送去当知县、神谕、训导等教官,这叫“大挑”。大挑不用考,挑和挑之间连话都不用说。一般皇帝会派一个信任的王公来掌管此事。被挑的人一排十个,跪着,王公们面面相觑,看着顺眼就挑出来。外貌在这里起着几乎独一无二的作用。据说,就面子而言,“国”是最好的,“日”差不多。如果是“毛”或“常”,那是上尖下细就神秘了。如果是“岳”,那就有点歪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传说晚清名臣阎敬铭也参加了大选拔。他的外貌不好,看上去又高又低。主审王公见了,哈哈大笑,说这样一副嘴脸,其实是来“大选拔”的。
在古代社会,女人以色待人,外表极其重要。都说美得让人绝望,可是又有多少女人不想好看呢?无论社会地位还是身体健康,都有被山王带走做村妇的机会。毕竟机会多。没办法。这是一个男权社会。(摘自《译林》2009年第12期)
标题:[陇文化]文摘:以貌取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最雷人的话语方式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历史“整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