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高考作文的文化现象
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2009年,高考作文发布。高考作文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评论的独特文化现象。每年高考作文题,不仅对中学语文教育有指导作用,还引导年轻人思考现实、思考人生。其实他们也是一个时代社会文化潮流的风向标。
今年高考作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有一类是评论家们耳熟能详的话题,比如辽宁的“名人代言”话题,江西的“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评论。还有一类表现出对常识的关注的话题,比如国题的《小动物学游泳》《发现色盲》,安徽的《超越曲线》等。,期望达到思考和尊重常识。广东省的作文题意图明确,试题直接定义为“讲常识”。毫无疑问,“时评风格”和“常识观”是当今社会文化思潮的两个明显特征,可以说是表里如一。评论紧跟社会热点话题,鼓励公众自由表达,体现了对公民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尊重。思想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因为大众价值观、行为方式或社会阶层的不同,他们的声音也不同。是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同一个社会事件发出不同的声音,只有观点不断碰撞,社会才能形成对某个问题的常识性认知。
通过重新使用时间复习的热门话题作为高考作文话题,有望引起学生对时间复习风格的关注。评论强调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这是严酷而明确的,同时也是不公平的。它表现了人们对社会进步的渴望。高考作文关注时事,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可想而知,一个不关心社会的人,很难写出好的评论。它要求作者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还要有强烈的社会事务参与意识。正因为如此,评论正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文体和当代文学的重要范畴。
因为解说是大众的一种流行风格,它重视对常识的认知和表达。有人把常识当成了“肤浅”的代名词,但事实并非如此。常识是一个有正常理性的人通常认可的知识和信念。对于社会来说,常识的约束力往往是最强的,真正在一个社会中起到规范作用的是大家公认的常识。对社会行为和道德标准的认知是基于常识的。
热点话题,如“三鹿奶粉事件”、林嘉祥案、周久耕事件等。,引起了当前评论者的注意。这些事件其实反映了一些人对常识的不尊重。很多错误是因为人们忘记了常识。常识可以解毒一个社会,让一个人保持理性。所以,在一些社会现象面前,常识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刻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如果一切都可以从最基本的常识出发,而不是依靠所谓的奇迹,那么它的进步必然会加快很多。
今年高考征文题体现的是让人回归常识的欲望,现在的复习只是常识的载体之一。只有尊重每一个普通人的常识,社会进步才有坚实的基础。所以,“认真讲常识”不仅仅是为了参加高考的孩子,更是为了整个社会,为了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摘自《新京报》,2009年6月8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高考作文的文化现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大房子小房子
下一篇:[陇文化]厚土上的苦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