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出口转内销的“死结”
本篇文章1185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中国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广交会向国内贸易企业敞开了大门。外贸遭遇滑铁卢后,内贸的重要性凸显,未来国内商品交易会内外兼修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关注中国消费市场的情况下,国内制造商放弃本土市场显然是不明智的。然而,外贸企业的转型遇到了尴尬。信用评级和采购方式的不同,使得一些外贸企业难以适应国内消费市场。
出口企业遵循国际贸易制度,如商检制度、信用证制度和保险制度。对我国出口加工企业来说,利润低,但资金和利益有保障。国内销售渠道不畅,世界上没有有影响力的买家和贸易商。市场覆盖面小,容易侵犯厂商利益。比如厂商需要支付入场费,支付结算周期长,上下游联动的三角债务频繁。
出口企业不是不愿意改变现状,增加内贸。关键在于市场细分严重,隐藏成本高。外贸出口表面上只能赚取3%的利润,而内贸利润可能略高,但有了隐性成本,两者的利润几乎是一样的,内贸消耗的能源更多。
建立国内贸易市场,需要允许各种资金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建立层次分明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能够在国内外同时经营的综合贸易公司。在目前全国各地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渠道公司,使国内销售渠道与国际销售渠道保持一致。
改变政府干预市场无处不在的局面。以农资物流为例,按照2007年制定的《农业部指定农资市场管理办法》,实行农业部指定农资市场制度。看条款,除了显示农业专家和管理部门的权威,不利于拓展物流,建立营销体系。
在一些地区,为当地开发商辩护、购买当地汽车、购买当地葡萄酒等做法。,太死板了,不能容忍。要用法律摧毁地方保护主义,保证国内统一市场畅通无阻。
另一方面,从税收上改变激励机制,如果地方政府主要依靠消费税作为收入来源,那么政府会对所有能够增加消费的优质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
最后,国内贸易市场的信用问题亟待解决。为什么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通常比中国制造的便宜?香港市场比Mainland China市场便宜吗?最需要发展,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本地市场反而价格最高?因为国内贸易交易系统一般是厂商需要支付“入场费”等渠道费用,支付结算有一定的会计期间,非食品类商品要退换。国内零售商“非常牛气”,市场覆盖率低但垄断程度高,肆无忌惮地榨取制造企业的利润,使得已经处于融资困境的制造企业不得不成为卖家的“摇钱树”。制造商提高价格是为了弥补会计期间的风险。这反过来抑制了消费,增加了社会成本。
中国有《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政府有必要保护制造企业的基本权利。需要时卖出,或者允许制造企业成立强大的行业协会玩游戏,或者禁止挪用,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模式,或者解决信用保险公司占用资金的问题。既然线上销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线下销售解决不了?
国内销售体系的僵局靠政府。家电下乡,农业补贴,正是建立我国基本商业信用体系的好时机。(摘自《广州日报》,2009年4月28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出口转内销的“死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生活·经历:梦回陇南
下一篇:[陇文化]十字街:带着尊重去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