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从消费者到公民
本篇文章1162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恒源祥”的电视广告在全国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在一分钟的广告时间里,广告的背景音从“鼠鼠”叫到了“猪猪”,十二生肖叫遍了。它单调的“创意”和高密度的播出,遭到了众多观众的炮轰。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许多西方学者陷入了一种焦虑:中世纪人们的精神支柱是高耸的哥特式大教堂,但在今天的文化中,以哥特式大教堂为代表的精神高度已经被超级购物中心所取代。不用说,随着这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的精神生活也受到了恋物癖的感染,攻击城市和城市的超市俘获了无数市民,让他们愿意每周去超市做“购物弥撒”。当然,是各种各样的广告完成了拜物教的说教。诚然,任何商业社会都离不开广告,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告可以为所欲为,为所欲为,无视社会伦理。《哪里都不像》的作者詹姆斯·康斯特(James Const)曾认为,美国人“在过去60年里从公民变成了消费者。”然而,中国过去30年的物质增长向我们表明,许多人在成为真正的公民之前就已经成为消费者。他们有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被直接从前现代运送到后现代的空。
但是,你也知道,消费者更多的是一个“私人”的概念,与公民不同的是,前者不必对其他消费者承担责任和义务,而公民有义务维护这一权利的完整性。这种差异也适用于人们对广告暴力的态度。只要这些粗鲁的广告还存在于空公众中,你就会发现你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庭城堡表面上是坚不可摧的,但它却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因为只要打开电视,或者走出家门,完全有可能与这些暴力广告发生碰撞。
广告是一种说服技巧。成功的广告会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厂家的劳动,而失败的广告首先能做的,就是破坏人们现有的美好生活。现在很多广告让人避之不及。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些体会:无论是阳光明媚的中午,还是午夜时分,打开电视,总会看到“性学系在行动”——过去写在电线杆和厕所里的广告,现在都转移到了“医学专家”的嘴里。性病广告对社会生活的高密度轰炸,让你觉得中国人好像成了“东亚性病”。显然,为了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应该肩负起公民责任,成为公共空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制造商和媒体都应该把消费者视为公民,应该把自己视为公民文化的推动者,而不是商品的暴力推动者。
近年来,外事部门开始反思中国人出国旅游的噪音。在我看来,这种噪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暴力广告。就是这些广告教会孩子像电影《好好说话》里的追求者一样大喊大叫,各奔东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果在法国乘坐tgv出行,乘客只会在冷清的过道里打手机,以免打扰他人。同样,各种网站的多媒体广告都被消音了,你打开网站也不会被一种骇人听闻的声音所震惊。归根结底,无论你消费还是消费前消费还是消费后消费,一个好的商业社会首先承认你是一个拥有完全权利的公民。
(摘自《山西晚报》,2008年2月19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从消费者到公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我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