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十年以后谁来种田
本篇文章1333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夏天,我带了几个同学回安徽老家考察。当我听到乡镇干部说农村只有一些老弱病残的人,大部分年轻人出去打工,留在乡镇的不愿意再种地。有同学很担心,问:“十年后谁来种地?”
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叫“工人叔叔”、“解放军叔叔”、“农民叔叔”。从此,农民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憨厚的长辈。但现在“农民伯伯”不种地,而是“农民爷爷”“农民奶奶”。
查了查调查后的数据,发现农耕人口老龄化严重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条件较好的人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差不多50多岁的人并不少见。过去的村子里,虽然穷,鸡犬不宁,人们欢呼雀跃,但现在春节也只是热闹了一点。一些村庄在农忙季节找不到强壮的男人来举起农业机械...
回忆农村的田园风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再过十年,中国农业人口的平均年龄将达到50岁以上,甚至60岁以上。随着“农民爷爷”和“农民奶奶”的去世,农业人口将急剧减少。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进城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重温“面朝黄土,面朝天空”的生活。
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农业补贴,缓解了这种情况。但是,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空洞化的趋势不能仅靠补贴来彻底解决。我国历代的土地政策使得每户占用的土地极其有限,农田被平铺打补丁,难以进行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这种“一亩三分地”的小规模农业,能让农民温饱,却不能让农民致富;它能解决生存,但不能解决发展。虽然有少数例外,但很难改变种田难致富的普遍判断。在全民致富的时代,更多的农民把致富的梦想寄托在城市。
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农村空洞在中国并不是独特的问题,在日本和韩国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根据韩国统计局2006年的统计,韩国30%的农村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老龄化程度比韩国平均水平高三倍。截至2005年12月,韩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15年前下降了一半以上。韩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是生产力低下,平均每户耕地1.36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无法提高,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平均水平高2.85倍,红薯可以在这里卖肉。
日本年轻人很少涉足农业。1999年日本有324万户,比1950年的600万户减少了近一半。约50%的农业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老龄化严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一半左右,导致粮食自给率从70年代初的60%下降到现在的30%左右,粮食大量从中国和美国进口。
对中国来说,这个问题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于,中国有13亿多人口。日韩缺粮,可以依靠进口。如果中国缺粮,可以从哪里进口?那时,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是可以预见的。从今年的肉价上涨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负担不起基本消费品的涨价。
农民老龄化和农业/农业/农业/农业/农业/农业迅速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规划。作为一名法律教师,我明白从政策研究调整到法律制定和实施,尤其是土地政策,不仅需要财力、人力,还需要时间。是否应该放松农地交易政策,以利于土地流转和兼并,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土地兼并后,失地农民如何纳入国家保护范围?农业治理结构能否引入法人,让农民用土地投资成立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空洞穴村之后,如何合并村庄并重新规划?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当前考虑的问题。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11月19日)
标题:[陇文化]十年以后谁来种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加强劳工的谈判地位
下一篇:[陇文化]万米高空上的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