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甘肃】兰州钢笔画:式微多年后的复苏
本篇文章1182字,读完约3分钟
18位画家,180幅作品。前几天结束的“淬火钢墨笔展”,是70年代以来兰州乃至甘肃的首次大型钢笔展。
水墨画起源于12世纪的欧洲,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民国初年就出现在上海话剧海报上。
其实水墨画作为一种不引人注目的小画种,在晋城落地较晚,普通人并不太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笔展《淬钢墨》的意义不在于展览本身,而在于展览背后所体现的很多东西...
一个“淬火钢印”
说实话,“淬火钢笔画展”的场地还是有点偏僻的,不在繁华的市中心,还“藏”在一条小巷里。如果是第一次去,真的不容易找到。
任何一个找到地方看艺术展的人都有一种“很高兴你来了”的感觉。"一场令人惊叹的展览,大师级的视觉盛宴."网名“兰州老王”的网友在其微信朋友圈高调推荐“淬钢墨”。参观结束后的晚上,“兰州老王”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图,其中一幅定西老农的水墨画引起了极大的共鸣。有个朋友留言“兰州老王”,说有一种落泪的冲动,仿佛又一次背对着天面对着黄土遇见了祖先。
展览发酵的震撼效果也让胡没有想到。他记得展览期间,有人远道而来参观展览;有人一遍又一遍地读;许多美术同事兴奋地说,他们也想找回他们的钢笔和墨水...胡是2017年夏成立的兰州笔墨协会秘书长,“淬钢墨笔展”是协会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活动。
除了肖像画,参展的18位艺术家何军、胡、、、何、梁宗猛、隋建明、、赵伍成、朱、、孟子君、、海淼、胡卫国、孙毅、尚伟、马欢等的创作主题也聚焦于风土人情:水车、水车
18个人,18张脸。更多的观众对这次钢笔展览带来的不同艺术风格感到惊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墨创作逐渐衰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狭隘的认为水墨画是一种小画,很难优雅,水墨画没有被公众广泛理解,导致其缺乏市场前景。"以前笔画很冷清。"胡直截了当地说。
就兰州而言,近十年来,一批笔墨创作的领袖和实践者相继出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催生甘肃水墨画标准的——老一辈的张、杨,目前兰州水墨画界几乎所有的领导和从业者都参加过这次“淬钢墨”笔展:孟子君,年纪大,技术好;梁宗孟,他的画面荒诞而引人入胜;贺军,构图恬静闲适,精度喜人;王春成,坚韧而热情;胡,选材精,文笔巧;陈建平以生动的构图和生动的文笔;望着陡峭而对比鲜明的朱永平;怜悯穷人和真诚的贺过去;画风清新自然,作品酣畅淋漓的孙红,以及尚懋、海淼、朱等一批年轻的追随者。
街上的人都知道,水墨画是一种“吃功夫”的画。用由轻、重、密构成的黑白色调来表现物体,刻画景物的质感和韵味来表现作者的气质、美感和修养。这些都需要无数条小线的组合,花在上面的时间相当惊人。“看看这18位艺人的简历,大部分都是在艺术院校任教的,都是那种默默耕耘,不求收获的人。从这次展出的作品来看,足以证明一句话:功夫不白。”网友“兰州老王”在微信朋友圈的评论,有点点击率。
标题:[陇文化]【文化甘肃】兰州钢笔画:式微多年后的复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