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23 12:40:01 阅读:

本篇文章5201字,读完约13分钟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政府设立的聚集弟子传授和学习知识的场所。原来,富室和学者自己集资,在幽山幽雅的环境里修建学术房,或者设立学术场收租,或者由富绅捐资办学。简单来说,在古代,一些有学问的人,有自己的学术,思想,政治套路,就会有一群学生跟着。他还需要一个地方来传播和延续他的成就。这个地方就是学院。可以说一个地方的书院是繁华的,所以地方的文脉是很深厚的。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张掖,古称赣州,自汉武帝建县至唐宋,一直是和平与战争不断并存的地方。一直到明朝才稳定了很久。于是,书院兴起,鼓励学养礼,崇圣。从明朝到清朝,张掖先后建立了甘泉学院、天山学院、南华学院、巴德学院、河西讲堂、山丹贤弟学院、东乐杨志学院、民乐金山学院、临泽燎泉学院、高泰健康学院等十所学院。这里只选择位于赣州的一、二院。

甘泉学院位于赣州市成福国民小学。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甘州知府冯祖岳、张掖知府王廷赞为迎甘泉而创立,故名。它从东到西长90多英尺,从北到南宽8英尺5英尺。甘泉学院是张掖市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学院,也是张掖市唯一一所已知有旧文物的学院。

这是一个隐藏在市区深处的地方。外面,交通繁忙,是张掖繁华的南街;里面是赣州区一所安静祥和的民族小学,无数的学生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读书时光。这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它见证了赣州教育文化的兴衰,也延续了赣州历史传承的脉络。今天,一个亭子和一个青石做的水池还在。亭子已经很沧桑了,随着时间的磨砺也有点老了。潭水依旧,亭名与明嘉靖年间甘肃巡抚宸妃相同。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翻看地方志,可以窥见这样一个脉络: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内阁三杰之一石喻杨普巡抚访河西,专门考察官学教育。当他当场问学生时,他发现许多人看不懂基本句子。找原因,原来是学官多年不到位,疏于管理,导致甘肃镇(张掖)成立180年。于是,杨普奏请明朝朝廷,命他巡御与理学,督教,使河西儒学开始有了新的起色。甘泉书院的建立也发生在这个时期,应该说与此有关。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五年后,嘉靖三十一年,王赓在张掖上任为巡抚,他的功绩之一就是修复甘泉书院。王高,嘉靖名臣,河南西平县人。他年轻、聪明、博学。嘉靖二年进士。他决定在大同叛变,当了甘肃巡抚,镇压了敌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拜白晋文启所赐,调任南京右侍郎,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钦差大臣。巡抚运粮,抚淮南地方,一生为官,忠于百姓。巡抚在甘肃期间(注:明代甘肃巡抚都察院驻张掖),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在赣州聘请教师教育吴国子弟,使甘泉书院声名鹊起。在风雨飘摇的明朝中后期,甘泉书院延续了近百年,在清朝顺治年间被丙贤所灭。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通过旧的记载,我们可以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甘泉书院的痕迹。按照当时书院的规范,一般会邀请名人学者来讲课。所以推测当时生活在张掖或被任用到张掖的士人,总与甘泉书院有关。例如,嘉靖年间的刑名大夫宸妃,诗多书多,以诗著称。嘉靖三十八年,任甘肃巡抚,视察河西军事防御。一个夏日,他在甘泉书院召集当地文人学者,上楼聚会,唱诗唱平安。周围树木葱郁,鲜花盛开,水在楼下流淌。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清代,甘泉书院重新焕发光彩。乾隆二年(1737年),赣州知府冯跃祖在甘泉寺旁重修甘泉书院,但当时规模不大。后来张掖县令王廷赞两次扩建甘泉书院,使甘泉书院规模迅速扩大。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他主持把书院迁到赣州城南大门左侧绿洲涌出的地方。他先是搭桥填平了洼地,然后改正了工作,准备了材料,盖了50多间房子。在建设完成之前,他被调到宁夏。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一月,王廷赞再次回到赣州任知府,继续完善书院建设。当地绅士也捐了76套房子,买了60公顷的学术田,每年赚了1500两利息,可以用来办学。王廷赞在《重建甘泉书院碑铭》中描述:土地在城南大门左倾。甘泉喷涌而出的时候,开板桥,填谷,建基地,做材料,大厅建山毛榉50多棵,买地60公顷。城内外有1520个银矿,410个芦苇湖,后来在甘泉学院,建了三个亭子,双心亭,后院亭子,每次都加。改建后的甘泉学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书籍明亮。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批学者来此讲学,张掖各地的学生也踊跃来此求学,极大地振兴了张掖的文脉。赣州人读了他对教学的奉献,为他建了一座神社来赞美他的美德。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甘泉学院拥有优秀的教学和管理团队,严谨严谨的学习规则,实行德学并轨考核,奖惩分明,主要培养本土人才,教师聘请明朝培养的著名儒生。《新修张掖县志》记载:故省官为政、司、州、县之首,是各乡文采出众,能表演技艺,集士之士,受殷聘,延任书院之师,名山长。在著名的山地首领中,秦是第一个出生在张掖的山地首领。他曾是陕西商州的一名学者,以诗歌和散文闻名。杨銮(1712-1778),陕西潼关人,字子安,四川湖南知府,教甘泉书院二十六年。他的《迎云楼诗集》出版于世,他的生平事迹见于《清史列传》。庄何雪(1712-1792),江苏武进人,四川隆安、牙州、保宁知府,《致远稿》、《甘州赋志》等书的作者。沈襄,钱塘人,沙顿江人,书法作品,乾隆三十八年后掌管甘泉书院两年。钟浩,浙江新人,干泉书院山长四十年。王继美,江苏太仓人,乾隆三十四年掌管甘泉书院三年。李明翰,甘肃武威人,一生考得不好。40岁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他被接纳为龚升的助手,所以他没能成为一名官员。先后执教凉州梁勇学院和甘州甘泉学院。其子李玉楷参加著名的公车请愿活动,亲自起草了《请废马关条约》,也是甘肃考生,甘肃张掖人王九清于清光绪定友年间(1897年)被选入朝鲜考试,并签署了直隶州判决书。清末回到家乡主持甘泉书院。1918年,他设计并监督建造了张掖市甲级教师工作室,培养和造就了许多名人。后来他去省城速成教师培训,回来后在赣州长福中学任教。张掖人白册厚到周琴学习政治,后来被撤职,回到田里。曾在甘泉书院、嘎德书院讲学,业余时间潜心编纂新修订的《张掖县志》,完成了12卷的初稿。后来,于在白册厚资料的基础上,于1941年完成了新的《张掖县志》,为《张掖县志》的修订做出了重大贡献。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曾任武元知县的郭凯,在张掖讲学期间,游览过甘泉书院,写下了《过甘泉书院四绝句》:滚滚春光日夜流,只求出处。丢花丢浪挺好玩的,别羡慕鱼鳞下的钩子。秋天的芦苇沙沙作响,早晨的风和雨适合长时间停留。座位上,几个大清狂徒正朝鸥群走去。阿清高晋曾写过《甘泉书院八咏及其胜利》:亭子清新玲珑,远而豁达。没有办法利用差距,但是心底的玉壶是清楚的。高楼在城之上,泉水在城之下,鸿辉的倒影进入了深层精神。一波三折,浪中鱼龙皆跃入川中。从诗词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环境非常优雅,是古代藏书、建书院的首选。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据有关记载,乾隆年间,甘泉书院藏书74种,记载340种,无记载书籍110余种。至于学院的图书馆,郭凯的诗歌和散文有一个100英尺高的建筑,里面有牙签和四扇开着的窗户。龙源的英雄精神已经耗尽,他总是从图书馆学来偷老鼠。前两句是关于图书馆的高开度和书的丰富。两句话后,我感叹自己老了,早年的志向已经耗尽,不得不读书消遣。此外,清代高晋还写诗一起上楼玩玉,五车二酉存。一个人嚼进去更有味道,摘海藻满是感动的情绪。它们都真实地记录了戏剧图书馆书籍的丰富性。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嘎德书院,位于今张掖市第四中学校园内,由当时驻扎在张掖市的甘肃省知府周大武所建。周大武出生在湖南宁乡,名字叫梦熊和陈为。大武小的时候,他的兄弟们都学习,都很擅长。他在宁乡石家湾的一个煤矿当工人,然后加入了湘军。他被罗和左所知。在军队中屡立军功,后去四川建昌镇任总兵,后调任川黔提督,并加甘肃提督称号。

周大武喜欢跳舞和写作,以擅长写老虎角色而闻名。现在他写的虎字还在民间流传。周大武,本名朱,明朝皇室的后裔。明亡后,加姬子为周藏。民国成立后,次子周家纯呈家谱,请求湖南杜军府批准改姓朱范俭。当时噪音很大。

在光绪三年至二十年(1877-1894年)任甘肃巡抚期间,周大武对张掖的文化教育做出了特殊贡献。出于对文化的尊重,感受到张掖文化事业的落后,周大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张掖应该认真办学,以促进教育。他请人选址,在城东的长沙门外修建文峰塔,以增强文风和文脉,并在东兴修建书院,一座园林(清代甘州署的园林,后改名甘源,今甘泉公园),以培养人才。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大武捐资兴建赣州裘德学院(今张掖市第四中学),学院后院改为花园,取名另一个花园。召童音沐源军士修之,为文做诗,集资助生,作《裘德学院另园修序》,写于园壁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燕德,汉代张掖县故土,萧县故土。人们仍然钦佩活着的声音。学院建成是因为它很有名。院子后面有几英亩的花园,在一个花园的东边。大多属于榆树、柳树、桃树、杏树、梨树、枣树。循着曲折的道路,形成自己的行列。在树木的缝隙中,是一个大厅,一个亭子,一个亭子。引水到公园是一个水池和一条沟。傅杂花其上,盖天下。今年3月3日,我请同事、参谋、医院中士来修,成立诗社,捐了200日元的低息钱来监督董的事务,这是一个逐年的长远规划。当时柳绿,生意兴隆,桃萼似火。和草坐在一起,煎水,喝水,很有收获。然后告诉客人,说:“谁看风景,谁就有自己的经历,在风景周围游荡,谁就得到他的心。”夫草木之花始于芽,历时长久或一个多月,也是暂句,后附花萼花吐。在这一个多月零十天的时间里,花在傍晚就露出来了,生意也是朝阳。不知道化工会花多少钱?而在此期间,不幸的是,它被昆虫咬了,被鸟啄了,或者被疾风和强烈的霜冻成倍增加,导致缺乏舒适感和零感谢。难成则易败。人在盛年不能尽兴?天地之外人也,以德受之者,亦以天受之。礼修义种,学聚以仁,师者建士之法,详备。但是要么是陷入险峻的地方没有成功,要么是成功之后就自暴自弃,到目前为止都不适合使用。草木之花与树木之花,虽盛易衰,有何区别?所有跃跃欲试的君子都要有自己的材料知识和实力。虽然,桃、杏、梨、枣属于属,不是以花为基础,而是花在春天枯萎,从秋天来。天赋是天生的,是偶然的吗?如果失败了,性的善恶也就没了!教养的得失。对其优秀的编制来说,10%是不可改变的,虽然很难摧毁一切,但要得到却不容易,那他为什么要输给上天呢?不止是感人的事情,所以先生们告诉你。客人说:“好!与性的方式相比,这种风格的诗可以作为伟大的隐喻。就是记住花园墙作为序列。在序言中,周大武以汉代张掖太守萧献兴为例,勉励自己,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早日成才。这篇序言是张掖四中乃至张掖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大德学院建成后,周大武邀请名人写作,制作匾额挂在合适的地方。这里,读者只选择两个:

窦将军在海上卖兵。从现在开始,听起来像是在公园外阅读的声音是对和平和优雅的致敬

余,县机械师,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河西图》千年不落风

他的研究来自泗水,教育了3000人。我希望今天能休息一会儿

这个地方在甘泉右边翱翔九万里,期待着彼此早日的未来

光绪二十年(1894年),周大武死为甘肃提督,《张掖县志新志》记载张掖举人李贵银入云:

去京师五千里,远道治军,使兵士可修,用永靖一路掩至河西,以裹革,表忠,重马,争富强

九星学校的讲堂,17年的执印,让关口的学生得以前往邹鲁。看不到纪念碑,看不到落泪的仙山羊大叔,荣誉无比

为纪念周大午,在光绪十年与周大午共同创办嘎德书院并任张掖县令的湖南马守之的倡议下,张人在今天张掖四中的校址——嘎德书院修建了周公祠(又称祠),供奉张掖教育家:周公达午、右同龙清、饶公英齐等,设有祭堂、宴会厅等。在寺庙里,另一个花园就在后面。1947年,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将军访问张掖时留在那里。今天,在嘎德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张掖四中,已成为陇原著名的西北学校。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清代书院的繁荣不能忘记一个人,那就是左。左唐宗任陕甘总督后,不仅重视经济建设,而且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认为,西北落后的最大根源在于人们没有受到正义教义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促进教育和说服学习,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发展教育和传授文化。当时仅在甘肃就新建、改建、修复了30多所重点书院。南华书院,位于赣州,原为左公祠,后因左公不准而改为南华书院。现位于赣州市西来寺对面,仍称南华书院,为赣州书画院所用。

[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当时很多书院,左公也多次给书院分配糊火费和田地。虽然他经常在军旅之间走来走去,尽管我爱他,但他为学院想出了奖励好人惩罚坏人的办法,并不时深入学院向老师和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进步。

总之,无论是甘泉学院、加德学院还是南华学院,作为赣州最早的高等院校,都是传承和发展地方文脉的重要支点,也是培养地方人才的摇篮。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文化之火总会持续下去。虽然历史在渐行渐远,老书院在过去的岁月里只留下了一片废墟,但在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的脉络上,老书院一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兰州市四区普通高中7月11日开始招生,第一批,第一批。报名时间为7月11日-13日,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13日22: 00。

标题:[陇文化]历史上的张掖书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