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任真
□平面湍流
新年伊始,任真刚刚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书《体验民族行动》。这部长篇纪实文学记录了作者上个世纪抗击非典和汶川、玉树地震的亲身经历。20多年前战争开始的时候,作者是一个冒着枪林弹雨到达战争前线的年轻中尉。汶川地震发生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拉开帷幕,他作为一名作家深入震区。于是他在扉页上写下了这句话:我经历了所有这些重大的行动,作为军人,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任真的荣耀来自于成为一名军事作家。近年来,每当国家面临重大灾难时,他总是冲到采访团部队的第一线,用官兵的体温迅速写出纪实作品。玉树抗震救灾,他在机场吃了泡面,直接去了现场。此后,他一直与最先赶到结古镇的队伍作战,与官兵一起清理废墟,在联合救援中收集物资;汶川地震后,他在家乡甘肃陇南的兰州军区采访了一个红军师。是在帐篷前无助哭泣的乡亲们,是在废墟上勇敢地抢救灾难的战友。当他在帐篷里写下他的所见所感时,他的目光转向了四川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但是当他有机会走进汶川的时候,灾区已经完全变了。除了北川老县城,他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沉重,其他地方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于是他把目光集中在受访者身上,其中马元江最触动作者,最触动笔墨。马元江并不是汶川地震的最后一个救援者,但他坚持了最长的时间,不吃不喝,比黄金救援时间长了近三倍,按天计算是八天八夜。他是世界灾难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人类证明了生命在灾难面前是多么顽强。所以作者感慨万千地说:马元江不仅仅是汶川和中国,更是世界和人类。他是世界灾难史上屹立不倒的大树,是人类世代繁衍的奇葩。
任真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他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周围的人,也渗透到了他的作品中。这本书可以说是直接写灾难,但无论灾难有多惨烈,他都能在悲痛中传递正能量。非典期间,到处都是恐慌,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当时在鲁迅文学学院高级研讨班学习。回到兰州后,单位让他去解放军第一医院检查,然后他就被隔离了,然后一次又一次的隔离。在此期间,我深深感受到了人间冷暖患者的友谊。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讲述了这场特殊的战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特殊关系,反思了疫情对社会和人们心理的影响。还没完。因为他在非典期间吃了很多苦,所以他觉得非典离开后的每一天他的生活都很幸福,于是他拿起笔,记录并思考着那些慢慢回归的平静日子,以及那些日子的平凡生活,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上个世纪发生在南线的自卫反击战是任真最难忘的珍贵记忆。他去一线面试了一个多月,代表某师给调轮战的两家公司带去慰问。因为肩负着慰问公司官兵的重任,我才有机会翻过上干岭主峰,带着炮声隆隆到达最前线。作者几十年来从未放下这种生死体验,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直到去年年初,他看到了一个高炮团用猫儿洞文化教育人的故事。这个团曾经诞生了一个猫儿洞声乐团,用贝壳、饼干盒等自制乐器演奏,轰动全国。多年来,猫儿洞文化一直传承至今。他们在营地挖掘猫儿洞,恢复战场景观,创作象征崂山精神的雕塑。人们一走进营地,就能感受到浓厚的猫儿洞文化,使崂山的英雄故事和战歌成为官兵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炬和血脉延续的红色基因。这给了作者很大的启发,终于触动了他寻找已久的开关。于是他去团里采访,根据当年的一篇战场日记,他抢救出了尘封的记忆,包括直面血与死的痛苦,还有在猫耳朵里听电影的另类快乐。他回忆了一段战争历史,提炼战争文化,思考文化对战争的影响。所以他把这次经历称为猫儿洞文化之旅,认为最终决定一支军队胜负的一定是文化!
这本书的最后,在他即将离开老山的时候,作者来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他写道:墓碑排列整齐,像一个团队立正。看着坟茔,突然很讨厌战争。恐怕没有什么比站在这里更渴望和平了。
任真:兰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全军优秀专业人员津贴。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学奖、全军新文学作品一、二等奖、甘肃省敦煌文学奖、黄河文学奖等。发表散文《赤子之心》《依然严肃》、长篇小说《下雨了》、长篇历史散文《读史》、长篇报告文学《男女军人》、《边关》、《任真获奖报告文学选编》等。散文作品多次入选《新中国散文系列》、《读者》。代表作《越境》曾引起巨大反响。在《军事文学与民族报告文学创作综合评论》中多次被引用和评论,并被写进《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论》。
文学龙军
标题:[陇文化]任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