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与时代同行
本篇文章4333字,读完约11分钟
上海油画雕塑院外部
占领总统府(油画)陈逸飞与魏京山合作
公园里的早晨(油画)吴大羽
吴三碑(雕塑)余继勇
我轻轻的敲了敲门(油画)于
风云儿童(油画)熊音
老太太(雕塑)陈1989年
聂耳(雕塑)张崇仁
2015年,以油画、雕塑为主的国家级创意研究机构上海油画雕塑院迎来了第50个春秋。50年来,大师和名家群星闪耀,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反映了中国美术史的当代篇章,成绩斐然。
成群的英国人聚集在一起,蓝色树木的顶峰就在路上
20世纪初,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城市,历史上成为中国油画和当代雕塑的发源地。基于这一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1965年上海油画雕塑坊正式成立,充分展示了上海在油画雕塑方面的人才优势。留欧的第一代艺术家、张崇仁、周碧初,以及直接或间接受到苏联艺术影响的余、、陈道潭、应、姚继勋、阎孟雄、吴世伟、曾、毛成德、张隆基、许、、李唐寿、、张永浩、卢奇辉,经过严格挑选,陈逸飞、魏京山、邱瑞敏、刘耀桢、赵志荣、阎友仁、吴惠明、王志强、康钦福、陈家魁、邵龙辉等都受到了苏联艺术的影响第一代和第二代艺术家大多是上海艺术学院的专业老师,所以三代艺术家不仅是同事,也是老师和学生。在上海早期西画运动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创作中继承的优良学术传统和实践经验,可以在这个专业而又密切相关的集体中得到交流、继承和发扬。
因此,这个诞生在上海“文化广场”简陋温室里的油画雕塑工作室,融合了上海油画雕塑创作的优秀人才,为中国艺术界的专业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经验模式。正是这种人才结构,以标本的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油画雕塑的发展,为上海油画雕塑室在后来的学术创作领域一路领先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油画雕塑室的创作内容主要是政治海报和领导人肖像,也部分参与了大型雕塑《出租屋》(文革版)海外展览稿的创作,同时加强了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油雕室》艺术家逐渐开始转向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完成了从“宣传型”到“展览型”的创作转型,迎来了创作的全盛时期。为了迎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第四届全国美展发表30周年,从1970年开始,雕塑家们深入生活,数在井冈山,历时3年,创作出气势恢宏、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群体雕塑《井冈山火花》。这部史诗巨作由九组雕塑组成,塑造了80多个人物。它是包括张崇仁先生在内的所有雕塑家艺术创作的结晶,堪称70年代雕塑集体创作的典范和典范。不幸的是,这部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各种原因遭到破坏,未能流传下来。此外,雕塑家以集体创作的形式参与了许多著名的雕塑。王大进、张永浩、吴惠明、李寒梅、王志强参与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雨花台烈士户外群体雕塑的创作,并与广州雕塑家一起参与了纪念碑的扩大制作。李唐寿、王志强赴北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陈道潭、张一博和王志强也参加了对周恩来机车的救援。王志强、吴惠明设计创作了著名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工农兵标志雕塑和科教电影制片厂工农兵标志。这些优秀的作品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油画创作开始进入大丰收、多产的时期。一大批佳作相继问世:陈逸飞、魏京山的《拓荒者》、《占领总统府》、陈逸飞的《踱步》、邱瑞敏的《在罗晓山上战斗》以及与冯晓、宋仁等先后获奖,他们于1973年转入上海油画雕塑坊。冯晓、宋人还先后创作了白求恩、黎明等军事题材的作品。此外,还有个人创作,包括陈逸飞的《红旗谱》、《黄河颂》、的《揭秘起义》、刘的《刘胡兰》、魏京山的《铁道工人》等多部名著。这些中国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受到公众的广泛喜爱。其中《占领总统府》突破了平时高、大、全的人物造型风格,采用鸟瞰的方式展开雄壮的画面,渲染出雄壮的战争气象。为了更好的选择造型视角,作者之一魏京山也创作了一部雕塑手稿,成为艺术创作的全新范例。《占领总统府》获“解放军文学奖”最高奖,不仅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的标杆作品,也成为中国军事博物馆的瑰宝。
50年来,上海油雕馆的艺术创作一次次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许多艺术信徒向往的艺术圣地。油画家夏保元先生回忆说:“艺术青年对油雕室的崇敬,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居民在教堂墙外听着米开朗基罗雕像的锤子敲击。”许江也深情回忆道:“那时候我们去上海学画,一定要去油雕室。没别的,只是出于尊重。”
百花齐放,优秀作品引领潮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艺术创作思想的主题。丰富多样的趋势,题材界限的突破,使得不与时俱进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逐渐被外界认可。吴大羽对具有东方韵味的抽象绘画的探索,周笔初对中国文人审美趣味的结合印象派色彩手法来表现当代风景的创作等。这些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逐渐得到了世界公众的关注和认可。1982年,吴大羽和周笔初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上海油画展。1984年,吴大羽的《彩草》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余曾在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任教,以其革命性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和技法,对上海油画院乃至上海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1956年,他的《日夜》就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198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和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余回顾展,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笛子》、《舱口》、《瞿秋白》,高度肯定了他是所谓的“右派”。之后,老一辈油画家的创作充分展示了上海油雕院深厚的传统和多样的艺术创作风格。比如陈传洛理性思辨的抽象作品,也体现了探索的勇气。
随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石油雕塑学院的艺术家们开始站在世界的面前。张崇仁先生是上海石油雕塑院年轻一代雕塑家的导师,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张先后应邀访问比利时和法国,受到热烈欢迎。1985年,他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做了一座雕像,赢得了很高的待遇和荣誉。这时,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也出国了。陈逸飞来到美国,以《双桥》、《旋舞》等一系列作品引领了古典美写实绘画的新潮流,成为中国油画市场的领导者...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上海油雕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85年,上海油画雕塑坊成立20周年,正式更名为上海油画雕塑院,先后在上海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中国美术馆收藏14件作品。新创意楼也是1991年竣工,条件大大改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哈丁、顾世本、余、陈传洛、夏保元、、、唐、余继勇、鄂、姜昌义、、万福堂、吕霄、陈玉音、尹雄、石启仁、王申生、张正刚、张欣、周嘉华、黄颖等艺术家开始在各种创作和展览中崭露头角。仅从1980年到2004年,艺术家就在各种展览中获得了170多个奖项。其中,余的油画《我轻轻地敲门》曾在全国美展上落败,但后来在上海文艺比赛中获奖。他新颖生动的具象绘画风格逐渐得到艺术界的认可,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史上的一朵奇葩。在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上,周长江的抽象作品互补系列获得银奖,这是全国美展首次将该奖项授予抽象作品。张正刚的油画在现实主义和抽象构成之间找到了新的联系,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曾多次在中国油画展和全国美展中获奖。熊音的油画创作拉开了中国传统学术与现实主义之间的距离,发展了具有观念表达的新具象油画。他还先后在中国油画展和全国美展上获奖。在雕塑创作方面,俞吉勇、陈还在各种艺术展览中获奖。在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上,吕霄的综合材料和行为艺术作品《对话》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上海石油雕塑院的艺术家为上海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公共雕塑,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如人民公园五卅纪念碑、外滩陈毅雕像、淮海路聂耳雕像、电话女孩等。50年来,油画雕塑院的艺术家为全国各地的空公共空间创作了近500幅壁画和雕塑,为上海城市雕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视觉样本。
追根溯源,传递火种,开启新篇章
进入21世纪后,上海油画雕塑院一方面坚持传统学术理念和造型传统,参与国家或社会机构的创作项目;另一方面,它也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领域进行新的探索,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研究和边界拓展。新世纪以来,李磊、徐宝忠、李向阳、小谷、杨冬柏、刘满文、罗朗等著名艺术家相继调走,充实创作团队。同时,还引进了韩子健、史智英、李鹏、朱勇、林森、鲁丹等优秀青年艺术家,逐渐成为艺术创作的生力军。上海油画雕塑院为各种主题艺术项目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被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家机构收藏。
上海油画雕塑院的社会功能也在拓展。2007年,一座设施先进的美术馆重建建成,为促进交流和作品展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美术馆每年为公众举办数十场艺术讲座、展览参观和艺术创作体验活动,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上海油画雕塑院先后举办了三次油画工作坊,让艺术创作经验和技巧得以传承并传播到社会。
开门办医院除了引进外部人才,还要利用好外部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推广。2015年,油画雕塑院与社会团体合作推出“上海油画雕塑院成立50周年雕塑特展”,梳理了上个世纪上海油画雕塑院写实雕塑创作的发展历程,以42件雕塑作品谱写了当代写实雕塑发展的珍贵历史,推向大众视野。同时,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分院与青年艺术家创作基地的合作项目也在积极酝酿推进。
建立学术机构,加强学术交流。上海石油雕塑院先后在上海石油雕塑院开展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和专题学术研究展,采取“引进来”和“推出去”双管齐下的方式,聘请优秀艺术家和评论家参与院内学术建设,宣传院内优秀艺术家和学术成果。结合第二届雕塑双年展的契机,2015年,以学院历史上首次雕塑系列阵容,举办了7次雕塑学术系列展及相关的全国学术交流会议和2次油画学术系列展。全年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展、自我策划展和院外应用展。
用人才强医院。近年来,油画雕塑院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史,策划举办了“陈逸飞文学(1960-1980)展”、“张崇仁文学(1936-1966)展”和“阳光这里——哈定文学展”(该展被文化部评为“文化部”编辑出版了《从火到火的通行证》(10位艺术家10位)一书的第一卷,在上海书展上推出。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张崇仁展览”,并为哈定文学等学术史研究做准备工作。除了发挥傅俊等理论家的研究实力外,还引进了策展人、评论家蒋梅等专业人士,编著了《上海油画雕塑院年谱(1965-2015)》,进一步理顺了油画雕塑院的学术脉络和传统。
50年来,以华福、冯晓、姜昌义、陈家逵、邱瑞敏、李向阳、萧谷等为领导的上海油画雕塑院。,致力于时代的洪流,秉承与时俱进、与艺术规律同行、与文化同行的创作理念,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文化传统参与时代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始终站在潮流的最前沿。我们有理由相信,几代艺术家传承下来的这种创作理念和精神,一定会引领上海油画雕塑院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宫舒)
标题:[陇文化]与时代同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新媒体时代的岩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