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散文:长歌当哭
本篇文章1635字,读完约4分钟
我的邻院是秦剧团。窗户相对,院子相对,晾衣绳上的衣服相互吸引,只有一堵矮墙隔开。平常的日子,一大早就能听到唱歌挂嗓的声音,像流水一样的歌唱,高音视频负载的攀爬,声音比声音高,打牢基础。晚上偶尔会有清脆的板胡声,嘈杂、刺激或缓慢,比周围的庭院更有意境。如果早晚练声,琴音突然,声音频繁,一个接一个,就像鸟儿和喜鹊在森林里闹一样,那么剧团会进行业务考核。现在的彩色电视机锁定了人们的娱乐时间,剧的上座率很低,表演的日子也少,所以套路训练比较松散。勤加练习完全靠自己的自觉。但是,在晋升和奖励中,需要进行常规的业务绩效考核。很多人要磨刀霍霍,振奋精神,展锋芒。
邻院原来有个小楼,是练琴排练的地方。有一段时间,剧团每天晚上都在这个小剧场演出,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满足了秦腔爱好者的意愿,没有浪费他们的技艺。贴在附近市场的海报一度很受欢迎。前几年剧团和其他单位联手拆小楼建高楼。听说一楼还有一个小剧场,但是高楼的框架竖起后,因为装修资金不到位,排练场地很少使用,铿锵的锣鼓声再也听不到了,所以工期推迟了。但在此期间,时间间隔长,或时间间隔短,不在春节或节假日。也许那天晚上,秦腔里突然会有热闹的歌声。
这种唱法有一个特殊的信号,就是前两天一定要有大喇叭。从窗口往下看,邻院搭起了灵棚,高挂挽联,花圈成排。挂灵的人,点香烧纸,鞠躬如仪,跪拜虔诚。死者无疑是一位老艺术家。所有的葬礼仪式都和往常差不多,除了最后一天晚上,大厅里挤满了人,即使在冬天,也是热气腾腾。人们最初相遇,后来约定以唱秦腔告别逝者,持续了两三个小时。一开始有很长的唢呐声,像哭一样,让人心酸。然后,一个个,一个个,争着喊着唱。吹拉演奏,乐器齐全。板眼动作充满了声音和情感。我不懂秦腔,也分不清自己唱的戏曲,但听起来都是散漫的,挑战的,伤感的,感动的。秦腔界人士说,秦腔起源于粗糙、高亢、厚重、苦涩的寒土,带有强烈的苍凉基调。所以,开心的时候可以放松肌肉,激活野心;在幽怨中唱一首歌,可以解除幽怨,解除悲伤。尤其更适合表达悲伤和忧郁。试想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很难有这样的效果和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许多举行葬礼的地方,请欢迎剧团表演的习俗。虽然也是丧,但是是丧的另一种形式。
听了几遍,唱了几遍,都是天生干净,没有亮嗓子。如果丹娇唱《窦娥元》《秦香莲》等苦情剧,气氛会更加动荡。我觉得不会有什么禁忌,也不会有什么猜疑和回避。恰当的解释只能是男人在争先恐后的填充自己的时间。《三个女人的生活》,女人的情绪很容易暴露,随时都可以表现出来。大部分男人都比较内向,因为尊严的原因,心里也经常烦。而且因为“男人有泪不轻弹”,这是一个难得的把一首歌做快的机会。“哭长歌行”,多指用诗词抒发胸中悲愤,仍是一种优雅含蓄的表达。这首长歌我亲身经历过,彻头彻尾,不做任何掩饰。这类似于一些少数民族葬礼上的哭丧歌,但没有套路,也没有直接暴露。这些歌手,或者生前的朋友,或者团里的同事,用共同的事业追求和执着的爱好,传达着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真的是一种优秀的悼念。
随意中的隆重,简单中的庄严。我参加过许多官方和民间葬礼。相比之下,这种悲情唱法更自然,冲淡,洒脱。长歌在哭,把悲伤表达到极致,让人哀悼剧情,消除心中的阻滞。难过但不低,痛苦但不压抑。虽然没有欢快的曲调,却充满了平和、隐蔽、大度,甚至詹妮弗,优雅。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和完美。这种心境,从伤感到轻松平静,是对世俗的一种超越。难怪在文艺界,有人把一些舒缓、激情、愉悦的世界名曲,而不是葬礼音乐。但是,没有秦腔那么高雅,那么受欢迎。至少可以获得广大西北地区原住民的更多认同。无论如何,周围的居民楼都在竖起耳朵倾听。虽然声音分贝在夜深人静时更大,但大家都接受,默许,包容,似乎在参与告别。
最后是一长串唢呐声,持续了20分钟,把哀悼的心情表达到最大的真善美。唢呐的声音分不清是悲是喜,是悲是喜。可以说,从形式到内容,进入了一个新的思想,一个新的境界。
唢呐戛然而止,留恋却久久不散。
标题:[陇文化]散文:长歌当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清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