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永乐大典》等国宝级古籍亮相国博(图)
本篇文章1892字,读完约5分钟
从8月初开始,国家经典博物馆正式接待社会团体的预约,国家图书馆收藏的800多件精品全部出现在第一次展览中。永乐大典,赵臧,敦煌遗书,一个个穿越历史,打破时间限制,与观众亲密接触。特别是珍贵古籍展厅展出的一些珍贵藏品,完好无损,字迹清晰。
没有一代又一代古籍修复者年复一年的耐心和坚持,我们就不会看到展厅里琳琅满目的东西。来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伴随着古籍馆讲解员的感叹,这里曾经是国家地图的原址,前身是清代的史静图书馆。走进位于金文大厦右侧的文学修复工作室,躺在老式实木桌子上的正是这些古籍修复者。他们的刷子、浆糊、剪刀、棉纸,在破损的书页中很容易使用,他们的手很熟练,很熟练。其中我遇到过朱振斌,他是国家地图古籍修复专家,参与过永乐大典、敦煌跋等重大修复工程。
一张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应该认真对待
朱振斌是中国近代古籍修复大师张士达的弟子。1980年毕业后,来到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工作。当时北图修古籍的人才太年轻,无法见面,于是邀请张士达回北图培养人才,让古籍修复技术得以延续。在这个机会下,我得以拜张士达先生为师,从此开始了修古籍的生涯。朱振斌回忆道。当时,张士达已经八十岁了,但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工作。
朱振斌认为,全国地图古籍修复传承不仅体现在具体技能的传承上,还体现在古籍修复的一些理念、工作态度和一些基本原则的传承上。他在家里整理遗物的时候看到过张士达的一份手稿,里面记载了关于古籍修复的思路和提到的注意事项,古籍博物馆的修复者至今还在沿用。就像老师说的,要认真对待,现在还在坚持这种工作态度。朱振斌回忆说,老师的技巧通过口语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老师对一些宝贵经验的总结为当代古籍修复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有些古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下角都被磨圆了,有的人会把破损的角补起来修剪,而老师会尽量把它们还原成原来的样子。这个圆角其实是历史的印记,如果拉平了,古籍的魅力就没了。所以,一本书修得好不好,看不出是否翻新,看不出古体是否还存在。这是我们图书馆今天坚持的原则。
今天,朱振斌也想像他的老师一样,为古籍修复培养人才。崔志斌是他的徒弟。崔志斌,1987年出生,刚刚在国家古籍图书馆工作一年。他是国家古籍图书馆最年轻的古籍修复者之一。有两年博物馆书画修复实习经验,入门快。在回忆她修的第一部作品《百花谱》的手稿时,崔志彬告诉我,每一页都需要拆下来修,书的根部都有书名标记。朱振斌要求她在修复和关闭每一页的时候都要做到完美贴合,合并的时候标题标记不要参差不齐。
妙手使国宝重见天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宝赵藏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煤矿中,造成严重破坏,急需修复工作。张士达等4名国宝级选手率先参与国宝级应急救援。当时国家经济困难,连复辟纸都是来自社会捐助。抢救性修复工作难度较大,直到1965年赵城黄金收藏的修复工作才基本完成。在修复论证和修复过程中形成的修复原则,仍然是古籍修复行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所以古籍修复的学术理论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从个人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总结出来的。朱振斌说,当时张士达等老一辈的修复者特意留下了几卷尚未修复的经卷,以让世人看到原始经卷的破损程度,铭记历史,珍惜古籍。
敦煌遗书修复的准备工作始于1989年,直到1991年修复工作才正式开始。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文献有一万六千多份,参与修复工作的只有五六个人,朱振斌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有些损坏的文件很脆,就像烟叶一样,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能修好。他叹了口气。面对枯萎的文档,他一个个,一个字一个字的更正。平均花了几天时间才把单词纠正过来。现在,敦煌遗书的国家地图修复工作接近完成。20多年过去了,敦煌文献终于得以复原。国家古典博物馆敦煌展厅展出的展品,大部分是他们亲手重新发现的。
要培养国家选手,我们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
目前国家古籍图书馆仅有19名修复人员。据了解,我国公共收藏单位古籍修复人员不足700人。2013年以来,国家图书馆建立了全国古籍修复技能传播中心,古籍图书馆多名资深修复专家为前来学习的地方藏书单位修复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使国家图书馆的民族技能传播到各省市图书馆,对培养全国古籍修复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正如朱振斌所说,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古籍修复者,能够应对,至少需要5到7年的时间。和中国传统戏曲一样,古籍修复也注重师承传承。国家古籍图书馆副馆长陈红燕也表示:成熟的古籍修复者必须熟悉各类图书,掌握各类图书修复的具体方法,这是一个耗时且积累经验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丰富,可以加速人才成长。它仍然是我们培养国师接班人的有效途径。(薛帅)
标题:[陇文化]《永乐大典》等国宝级古籍亮相国博(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