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科学家陈之藩写诗一样的散文 沈从文曾帮找工作
本篇文章1469字,读完约4分钟
他是一名科学家,但他写的是诗歌散文
在兴奋中感到孤独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疾病。在《剑河倒影》中写下这句话的陈,前天兴奋地独自离开了。
26日上午,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公司环球出版部总编辑林道群在微博上发帖称,2008年陈先生中风后一直卧床不起,不得不由失恋多年的教授照顾。他今年87岁,昨天下午3点在香港威尔斯医院死于肺炎。
大多数大陆人知道陈,因为他的散文写得很好。
《在春风》、《剑河倒影》等文集写得很好,读纯白话永远不厌。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山教授说。
《剑河倒影》是陈在内地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陈子山是主编,但和浙江有关系。当时他的书在台湾很受欢迎,我就给他写信,希望能介绍给大陆读者。最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世纪90年代,陈的书曾一度大受欢迎。
当时,学术散文非常流行,春风的书和美国的短信卖了两万到三万册。年轻的评论家夏烈回忆道。
他似乎是个愚蠢的人。当你问他时,他不擅长说话。陈子善经常和陈吃饭、喝酒、聊天,谈文艺
用陈子善的话说,陈是个科学家,但他写的是诗文。
陈,正式命名为电气工程科学家,长期在美、台、港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任教。
他和胡适被遗忘的友谊也作为一个好故事流传下来。陈子善说。
半个世纪前,胡适借钱帮助陈留学美国。当陈能够偿还最后一笔钱时,胡适写了一封信说:其实你不应该那么急于偿还这400元。我从来不期待收回我借的钱,因为我知道我借的钱永远是有利润的,世界上永远会有利息。
来来回回,陈子善和陈写了十多封信。他喜欢写信,写得很好。与陈交往频繁的前辈有胡适、沈从文,晚辈有董桥。
董桥曾经提到过这封信的起因:陈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经济知识渊博,平时爱墨如金,但在聊天写信的时候却常常侃侃而谈,让人感觉像个人。
陈先生的散文是几代人共同的人文记忆。可以说,就像朱自清、徐志摩一样,陈在我们温暖的记忆里一代一代传下来。昨天,龙应台在吊唁信中说。
也许,他真的在记忆中。他的书现在不卖了。我们有过一次,还回来了。杭州有书店老板难过的说。
陈与名家轶事
陈是科学家,现在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他的同龄人或者年轻一代;
他也是一个作家,他写的文章很美,很短。我敢说即使是现在,我在国内也不怕任何人,写的也不比我好多少。
陈学的是电气工程,但他最喜欢的谈话对象是文学界的那些个人和事。
金否定了他的哲学研究思想
陈在北洋大学读大二的时候,突然想学哲学,考了清华的哲学系。考前,他去了清华,遇到了金。
金问陈:你为什么要学哲学?
陈说:目前形势太悲观了,我想学哲学。
金问:你知道什么是悲观主义吗?悲观主义是一种感觉,你看到一套价值观即将被摧毁,但你想挽回却挽回不了。你的意思是救国,哲学救不了国家。哲学只是一门科学。
就这样,金打消了陈学哲学的念头,回到了北洋大学。
沈从文帮他找到了工作
沈从文住在北京大学宿舍,而陈经常去看他。陈毕业后,沈从文也帮他找到了工作。
当时很难再找到工作,陈在北平也找不到工作。沈从文写信给他,说《天津伊势日报》有一份工作,就是写一些文章,和电机无关。但这时陈已被派往台湾。
梁实秋的工资翻倍了
陈被派到台湾碱业公司工作,专门修理电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的祖父),北洋大学教务长,台湾编译博物馆藏。陈是他得意的学生,所以他被告知去编译博物馆。
当时梁实秋是人文组组长,李书田是自然组组长。陈和合写了一本书,梁实秋决定不印了。
梁实秋一看到陈写的书,就说:嗯,我们人文组没有这个人。这个人是怎么进入自然组的?后来梁实秋当了编纂馆馆长,把陈的工资翻了一倍。
王展安排的报纸
标题:[陇文化]科学家陈之藩写诗一样的散文 沈从文曾帮找工作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