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上海豫园灯会未来发展有隐忧 灯彩艺术后继乏人
本篇文章958字,读完约2分钟
毛管峻报道
过几天元宵节就要到了。对于一些老上海人来说,参观豫园的元宵节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
今年豫园的元宵节,把和和龙有关的经典故事做成灯笼。为了达到高度的还原,工作人员多次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史料。在豫园元宵依旧红火的同时,采访发现,无论是元宵的策划者,还是元宵的主人,都对元宵的未来发展有着隐忧:上海的元宵高级主人凤毛麟角,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元宵的技法,元宵的艺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一个老灯光艺术家能做几年
沈小平1972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厂,师从上海三大照明工匠之一的王建英。那时候我刚初中毕业,没想到一辈子都要和灯光打交道。除了1995年没有参加第一届民间灯会的沈小平,沈小平参与了每一届灯会的设计,并陪伴灯会十七年。现在,虽然沈小平已经60岁了,但他对灯笼艺术的热爱并没有减少,2005年他被授予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几年就是几年。当谈到豫园元宵节的未来和灯笼艺术的传承时,沈小平的脸上写满了悲伤。他告诉我们,上海过元宵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原创元宵大师不是转行就是退出,元宵艺术也濒临灭绝。沈小平自己没有带徒弟。这个生意带不了徒弟,所以每年春节元宵节我都有事做。主要是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变化越来越剧烈。很少有年轻人有耐心投身这门艺术去好好研究它。沈小平坦率地说,即使是他自己,只做灯光而不做其他事情也是不现实的。目前,沈小平经营着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该公司不仅每年为豫园灯会设计灯笼,还为一些活动设计花车和船只。
学校里不能教灯光和色彩师
沈小平说,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浅色艺术,不愿意从事浅色设计,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浅色设计是一门既动脑又动手的艺术,现在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其次,照明设计行业没有时间的连续性。除了春节和元宵节,一年的其他时间用处不大,所以学的人少。主要原因是上海的灯笼市场不够大,仅靠设计制作灯笼谋生,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这样的话,灯光艺术会不会有灭绝的一天?对此,沈小平持否定态度。肯定是有人干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这种艺术会消失,而是裁员会导致标准越来越低。如果这样继续下去,虽然这门艺术没有消失,但几乎和消失一样。沈小平说,他长期观察该行业工人的操作标准,发现确实在走下坡路。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灯笼艺术中,也存在于整个工艺美术领域。
标题:[陇文化]上海豫园灯会未来发展有隐忧 灯彩艺术后继乏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