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艺要走“群众路线”
本篇文章1388字,读完约3分钟
不久前,中央发布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文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方向。这不仅明确了中国文艺的当代特征,也明确了未来文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把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艺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的号角。文艺作品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文艺创作首先关注的是方向。能否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是文艺能否代表民族风格、引领时代潮流的根本因素。以人为本的创作取向本质上体现了文艺工作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的生命线。历史和实践证明,文艺创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生动地体现了文艺创作和生产的辩证方法。
图片: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坚持文艺来源于群众,首先要坚持作品来源于群众。问运河那么清楚,因为有活水的来源。活水,文艺之源,是如火如荼的生命。那么是谁创造了生命呢?是广大人民群众。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文艺创作的根本任务,恰恰是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历史。因此,文艺创作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民,自觉把群众的创新精神和世界观作为作品的表现主体,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用文艺表现手法改造旧,创新和照亮灵魂。从近几年的文艺创作实践来看,只有那些关注群众生产生活,着眼于时代发展变化的作品,比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强秦》、《一句话万句顶》才会有很重的分量感;相反,那些纯粹个人经验和意识流的作品,最终都成了风,不留痕迹。真正的文艺家只有有群众观点,才能创作出划时代的、传世的感伤佳作,这恰恰是克服当前文艺作品数量和质量不足、高原和高峰不足的关键。
作品来源于群众,必然要求作家走向群众。文艺作品的主体既然是群众,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了解群众,熟悉群众。毛主席说: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好自己的文艺工作,但这种认识人、熟悉人的工作是第一位的。艺术家光有一大笔钱是不够的。只有深刻理解书写对象,英雄才有用。在回忆油画《父亲》时,著名画家罗中立说,他曾经在父亲的原型邓凯轩老人家吃饭、居住,白天和老人一起在锅里吃饭,晚上和老人一起睡在炕上。在对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后,他画了这幅震惊中外画坛的画。可以说,如果没有生活经验,罗中立很难创作出这样一部向劳动者致敬的杰作。另一方面,现在有些艺术家只闭门造车,制造艺术形象,或者抽象怪诞,只怀疑不是黎明;或者出洋相,不忍看。这种艺术,非但没有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反而传达出一种颓废、惊愕甚至恐惧的感觉,从而失去了文艺的初衷,与文艺的本质相悖。
人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不管是从群众中来,还是到群众中去,一个中心环节就是把握和满足群众的需要,这是文艺的根本价值,作品从群众中来,就要深刻反思,努力满足人民的需要;作家深入群众,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当然,满足大众的需求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迎合甚至媚俗。要把服务群众、满足需要、领导群众、提高品味结合起来,加强引导,克服浮躁,讲求层次、求格调,坚决抵制趋利避害、媚俗,这才是真正的文艺群众路线。只有走好这样的群众路线,文艺才能更好地写出时代的风格,呈现中国的故事,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杰作。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标题:[陇文化]文艺要走“群众路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