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专家:常用字也是一部文化史 更应该受关注
本篇文章942字,读完约2分钟
认几个字?面对这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难以记忆、难以书写、难以阅读的生僻字。今年,希望通过汉字为大家打开传统文化之窗的汉语听力大会,也聚焦于古籍中的生僻字。然而,在汉字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石定国看来,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常用字,而不是古籍中罕见的专为少数人而写的字。
她解释说,汉字作为一种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流工具。在语言和文字之间,语言是第一位的,文字是第二位的。原因很简单。所谓语言,就是人类有社会就一定有语言,语言高度发达才能产生文字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生僻字,也就是这个字记录的字,随着退出交流平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就成了死字。此外,从汉字演变的历史来看,现代汉字也是古代汉字逐渐简化、符号化、规范化的过程。比如甲骨文中龙凤字的写法就有50多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一种大家都认同的约定俗成的文风,其他的文风自然被抛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有的词死了,有的词活了,有的词死了可能复活,有的词可能永远死去。这是汉字演变的自然规律。
至于文字在工具层面之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石定国认为常用文字也是文化史,每一个汉字都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听写是不够的。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每一点都富有文化色彩。她举了一些最简单的例子:镜子很简单,但反映出古人用铜做镜子,而不是现代玻璃;章书之所以是竹前缀,是因为古人写在竹简上;药,为什么是草字头,因为最早的药不是化学药,而是神农尝草药的草药;纯,为什么挨着丝米,因为丝纯米纯。
那么,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否一定要依靠大量生僻字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用历代文学名著中的大量词汇回答了这个问题。论语用了1512个字,孟子用了1959个字,文白结合的《红楼梦》只用了4462个字。石定国的观点比较明确:老舍的作品都是白话的,经典的。好的文学作品取决于文学素养、实践经验和人文情怀。甚至就语言本身的丰富程度而言,在于词汇量和阅读量,而不是汉字的多少。
台湾作家张曾在《认几个字》中写过一句话:误读、错读、认错的深层心理因素是我们对认字的思考过于简单。的确,那些我们听过无数遍、读过无数遍、写过无数遍的常用词,并没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也不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它们背后生动丰富的文化史。
标题:[陇文化]专家:常用字也是一部文化史 更应该受关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