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马未都:中国人不读书的习惯是被家长老师逼的
本篇文章829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在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冠富博物馆创始人兼馆长马未都谈起了读书。
收藏家的巨头对中国人不喜欢阅读感到难过。
前两天坐高铁,在车上溜达,看有多少人在学习。可惜只有我一个人在车厢里拿了一本杂志,剩下的不是手机就是ipad。人们用ipad看书吗?以前看他们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那里切西瓜。
马未都认为,虽然他只看了一部分,但足以解释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读书?这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讲得很神奇:关键是习惯,是父母和老师逼着改掉这个习惯的。
你看外国人带孩子买书,4 ~ 6岁的孩子进书店就选自己喜欢的。中国父母一定不能这样。中国父母带孩子去书店。孩子们拿着一叠书,让父母先检查。父母说这个太浅,那个没意思,就扔了。
马未都强调,在儿童阅读中,兴趣是第一位的,你应该让他爱看什么就看什么。一旦他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你很难剥夺他这种习惯。慢慢的,他就知道哪本书有用了,就主动去读。
他担心如果我们不能保持阅读的习惯,成为互联网和快餐文化的快速浏览者,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那我该怎么办?这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认为,在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混乱状态下,一个家庭和一个个人抵御这种社会影响的能力是非常小的。所以今天要强调教育,包括最传统的儒家教育。
儒家教育有很多精华,也有很多糟粕。马未都认为,我们需要区分它们。在他看来,古代把阅读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是值得学习的。
第一阶段,从5岁到15岁,注重阅读,就是你背下来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成年人总是期望孩子能理解?希望他早熟。如果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成年后就知道经典的好处了。
第二阶段是从15岁到25岁,相当于现在的中学到研究生。在这个阶段,重点是通过学习和横向联系。当你学习数学和物理的时候,你就知道哲学对数学和物理的指导作用。学哲学就知道文学和美学的表达,这些都很重要。
第三阶段是25-35岁,这10年注重涉猎。一定要看不是自己专业的东西。专业的东西没用。这个时候一定要看非专业甚至专业以外的东西。
标题:[陇文化]马未都:中国人不读书的习惯是被家长老师逼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