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音乐家余隆眼中的北京:大都市,大熔炉,大舞台
本篇文章1121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真的很大,而且一年比一年大。
刚来北京的时候,机场到市区的距离很远,现在好像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也很远。每次坐在车里透过车窗看城市,都觉得北京很大但是很强大。欧里庇得斯说: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城市是一个人幸福的首要条件。而且我想补充一点,在一个著名的大都市奋斗也是一样的快乐。
北京在我眼里不仅仅是一个大都市,更是一个大熔炉,一个大舞台。雄心勃勃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把成千上万的人生经历倾注到这座城市的土壤里。心大的人一定会在这个大都市找到自己的舞台。即使身体在动,心灵也在牢牢地守护着自己。
历史上,许多古典音乐家,尤其是指挥家,有一座城市与他们的艺术生涯命运相同:马勒的维也纳、卡拉扬的柏林和伯恩斯坦的纽约。虽然大师们不是在那里长大的,但他们都成为了那些城市文化艺术生活中的领军人物。即使那些大都市深深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城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成就辉煌事业的舞台,给了他们耀眼的成就,而这些音乐巨头也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让这些城市的文化生活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京和我不是这样的关系吗?虽然出生在黄浦江畔,但在帝都下实现了很多年少的梦想。是北京,一个广阔的平台,一次次给我提供了机会。从1992年第一次推出北京新年音乐会,到1998年的北京音乐节,再到2000年的中国爱乐乐团,每当一个全新的文化艺术品牌诞生时,一种历史英雄主义的感觉就涌上心头。到目前为止,我相信,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人文土壤,我才会在北京扎根无数理想的种子,让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萌芽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但这种谈论往往停留在文化的物质层面,比如是否有历史遗迹、博物馆、大型剧院、音乐厅、院线、交响乐团等。然而,人文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价值。我最珍惜的是,生活在北京的人,除了日常的吃喝之外,对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注。
即使是像古典音乐这样与当今中国格格不入的艺术,北京人还是真心关注的。也许只有北京市民才会欣赏到他们从未见过的歌剧。记得在2010年第十三届北京音乐节上,我们先后推出了三部全新的歌剧,包括300年前巴洛克时期诞生的亨德尔歌剧《赛梅里》、中国作曲家周龙创作的英文歌剧《白蛇传》和叶晓刚独具中国韵味的《送别》。令人惊讶的是,这三部歌剧都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即使他们曾经挑战观众的审美体验,也让观众莫名其妙的兴奋和激动,深深的感动了节日的主办方。这就是北京宽容味道的写照。
一个成功的城市一定是一个文化城市。回顾过去,我们对北京的了解只是其广阔文化历史中的沧海一粟,但我很荣幸今天能参与这座城市的文化进程,并与这样一座城市成为朋友。而这正是北京给我最宝贵的收获。
标题:[陇文化]音乐家余隆眼中的北京:大都市,大熔炉,大舞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