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对话景德镇八旬非遗传承人:技艺永无止境

[陇文化]对话景德镇八旬非遗传承人:技艺永无止境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21 22:28:02 阅读:

春天温暖阳光,投射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排排整齐的瓷碗排列在木架子上,享受着“日光浴”。在木架的侧面,一个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用手压在一根木棍上,迅速转动面前卷扬机上的砂轮盘,然后把盘上的陶土拉捏成瓷碗的形状。

这里是景德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传承基地,景德镇千年制瓷工艺可以在这个手工制瓷作坊里一一呈现。现年81岁的白发老人王笑着说,他从10岁开始学习艺术,已经工作了71年。

王十岁时,因家境贫寒,跟随父亲到景德镇薛家坞的一家作坊当学徒。我的父亲王胜杰是一名“拉坯”工人,这是一个用手将瓷土拉成瓷胎的过程。“消隐”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极其困难。

父亲极其严厉。在王的记忆中,“挨打”是最难忘的。“我16岁的时候经常挨打,”王说。拉坯很难,跟土壤湿度、天气温度、作业强度有关。如果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我会被打。多年以后,王的技巧逐渐成熟。

1949年,景德镇成立建国瓷厂,王被分配到餐具组继续画坯。后来他担任车间组长。1995年,他被调到景德镇古窑,在风景区进行富有成效的表演。2006年,王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他继续留在古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了景德镇的古代制瓷工艺。

“要做100块泥,不可能做100块成功。”王说,他的技术没有止境。虽然他已经空白画了71年,但他总是对自己的技能不满意。拉坯不到十年,进不了门。瓷器的形状有大有小,最小的像一个直径只有5厘米的蓝色杯子,最大的像一个直径40厘米以上的马蹄形碗,最难拉。

更难的是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传承。王说,现在所有工厂都用机器压制毛坯,传统工艺已经被机器取代。他想把他的技能传给他的孙子王小宝,他和他一起学习了四年,最终因为他的低收入而去了运输行业。

“我的儿子和孙子没有一个留在陶瓷行业,”王摊开他布满老茧的双手说。行业真的很难。

唯一让老人高兴的是,他有一个徒弟来这里学艺术,徒弟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跟老人学了一年。

"景德镇有传统工艺的继承者."王看着阳光下一排排雪白的泥碗,轻声地说。(结束)

标题:[陇文化]对话景德镇八旬非遗传承人:技艺永无止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