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普法栏目迷上“知音故事”:狗血传奇硬伤迭出
本篇文章1259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山东卫视的一个非黄金时段栏目《道德与法治》,每天早上7: 34开播,引起了不少关注。从今年1月14日第一次荧屏秀开始,这个栏目已经连续跑了几十个节目,收视率同时稳居全国第一。
同时,质疑它的声音也时不时的冒出来。抛开栏目名称和节目定位,单看最近几期选的话题——公公调戏儿媳,儿子爱上养母,谁能想到这将是省级卫视全新的普法栏目?有观众略感不满,指责《道德与法治》作为一个法律节目,90%的内容其实都是“朋友故事”;有人抱怨,“我快疯了。每天早上醒来的方式就是《道德与法治》里女人的哭喊……”
回顾其推出的近130个节目,标题各有“用意”:有类似言情片的名字,如“危险恋情”、“三角恋”、“中途失恋”、“失恋”、“我成了老公的“第三者”等。,还有吓人的“类型片”,比如《青石哭泣》等。
其逐渐形成的节目介绍也是“独一无二”:伦理、浪漫、悬疑等元素的狗血传说层层叠加,其中嵌入了抓人的悬疑。《危机时刻》的介绍相当典型:“两人萍水相逢,一见钟情,结了婚。爱情故事曝光,是什么让她起了疑心?前妻失踪了,丈夫身上藏着什么秘密……”
批评最多的是节目内容本身。《道德与法治》每期80分钟,包括两个各40分钟的故事。在专栏群已经讲述的猎奇传说中,婚外恋、出轨、初中等“情感蜕变”,不尊老爱幼、博得姐妹好感等“纠结伦理文章”占了半壁江山。甚至有观众断定“山东台的《道德与法治》其实是‘变态情怀与乱伦’。”
这些故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由演员来表演。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情节人物,以及其离奇曲折,故事的真实性也受到质疑。有些人在一一列举自己的情节后,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批评,说《道德与法治》是“打着普法的幌子编造一些低俗猎奇的故事!”
部分观众还刻意统计了《道德与法治》每期节目中“讲故事”和“讲真话”的比例。其中,解读诡异故事的内容往往占据90%以上的时间,主持人张琳的偶尔出现,只是起到了连接故事、设置悬念、让节目更具戏剧性的作用;在最后的评论中,他很少提到法律术语和法律知识。”这个故事让小张觉得很动情。在利益面前,真的是考验一个人,考验一个人的道德良心,考验一个人的本性的最好办法……”“这种‘点睛之笔’根本看不到普法的痕迹。这还叫普法专栏?”有观众问。
“作为一个法律专栏,让神秘故事代替法律反思还是不合适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学者许凡解释说,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奇怪故事串在一起,放在电视节目上,很容易吸引注意力,提高收视率,但这不是在电视上普及法律的好方法。《道德与法治》讲述的故事离奇而神秘,其戏剧性和冲突性的情节远远大于节目给出的法律反思。很多观众只会看故事而不会思考,故事中披露的不当行为很容易造成。
"通俗法学专栏首先要做好选题."许凡建议,栏目制作人应该“把视野拓展到关系到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社会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上”,而不是停留在“偷窥八卦、关注畸形情绪、离奇案件”的层面上。他还认为,普法专栏的主持人不仅要通过设置悬疑俏皮话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要通过细致精炼的评论来引起人们的思考。
标题:[陇文化]普法栏目迷上“知音故事”:狗血传奇硬伤迭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