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从天价“汉代玉凳”看文物交易“乱象丛生”
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王兰
近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频频曝光乌龙新闻,从徐悲鸿遗作被控假货、金玉服骗贷,到天价2.2亿元的汉代玉凳被曝为高仿赝品,拍卖行涉嫌假拍,闹得沸沸扬扬。
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真的很乱,大到上亿元,小到几元甚至更多。单说汉代的玉凳事件,就带出文物交易领域的两大混乱:一是专家乱评无德。据最新进展,经调查发现,价值不菲的汉代玉凳,是邳州赵玉雕艺人根据明代旧件临摹的。第二,拍卖行涉嫌虚假拍卖。目前拍卖师已经承认,2.2亿元的战绩翡翠并没有最终成交。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混乱?目前,文物交易市场发展不成熟是主要原因,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行业不自重。比如,根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我国文物鉴定工作的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考试的责任鉴定人。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在中国美术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工作,或取得相关机构颁发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前两类人不允许参与民间收藏的鉴定。但在电视节目中,不仅有前两类人在鉴别民间收藏,还有这三类人以外的山寨专家。这种现象已经广泛传播,但没有人阻止它。试想,专家也吃烟花,道德生态在“利”字面前极其脆弱。至于追求利润的商家,利润让人失去理智也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如果没有规范,没有限制,或者限制就像聋子的耳朵装饰,不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混乱不仅坑了收藏文物的富人,也坑了一些普通人。如果放任乱象,必然导致信任危机,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这种乱象提醒我们,首先要与时俱进,完善法律法规。现实中,不道德专家和伪专家存在的重要原因是现行法律对文物鉴定中鉴定人的责任没有具体规定。事发后,鉴定人除了名誉损失,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其他风险。因此,有必要尽快填补法律层面缺乏刚性规范和监督的漏洞。
在新法规颁布前,有关监管机构和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认真贯彻现有文件精神,切实负起责任,实行群治,对有意欺诈牟利的无良专家、无良商家予以纵容,只让资本接管大山,艺术成为敌人。
另外,需要行业自律。我国民间文物鉴定尚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主权。尽管行业自治不是强制性的,但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它将在行业监管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果建立了行业的退出机制和黑名单制度,有兴趣做假货、暴利的商家就会被清除出行业,那些被证明缺乏鉴别能力、恶意扰乱市场的专家就会被加冕。这样的行业自律规定,也会有效遏制乱象的发生。★
标题:[陇文化]从天价“汉代玉凳”看文物交易“乱象丛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