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别忘了“软”投入
本篇文章1009字,读完约3分钟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如何?日前,一份关于山东农民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打开了一扇窗,却给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结论:60%的人在家看电视,30%的人打扑克。据报道,青岛大学“调查山东”调查组走访了青岛、潍坊、日照、枣庄、临沂、聊城等地,调查农民文化生活现状。结果显示,60.7%的人选择“在家看电视”,遥遥领先;36.7%选择打扑克、打麻将,排名第二;只有10.5%的人选择了“看文艺演出”。
面对如此单调贫瘠的文化数据,似乎“农村文化建设起步晚,农民收入低,不愿意也难以主动进行文化消费”。在“没钱走不了路”这句老话下,作者突然愤愤不平地觉得“文化”是个花钱的东西。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没有资金投入,缺少会馆、会所、会馆、园林,看电视、打扑克文化差,似乎是合理的。
然而,垂直的对比突然袭来,干船、高跷、秧歌、锣鼓从记忆深处走了出来。他们没有出场费,也没人管他们叫“消费”。作者清楚地记得,在东村、西寨、南庄和鲍贝的加拉特式庙会上,每天买肉和吃肉在那个时代是一种奢侈,但吹、拉、玩、唱、舞龙和狮子却不是。日历年向前翻,要思考几个关系:文化投入等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吗?“文化”和“消费”必须紧密联系。“生产”不能紧密接触吗?
回顾历史,我们并没有固步自封。我只想说明,在农村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应降低个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应将文化投入简化为“硬件”建设,边坐、边等、边靠等文化场地的建成,从而丧失原有的强烈的“主动文化”意识。另外,缺钱可能只意味着大部分村民买不起歌剧,看不了3d电影,做不了优雅别致的观众,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组建一支歌舞队,用锣鼓声自娱自乐,成为文化的生产者。
“60%在家看电视,30%打扑克”告诉对方的每个人,人们有文化需求,有时间参加文化活动。当务之急是通过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在周围文化人才的带动下,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组织,邀请所有在家“无聊”、“饥饿”的“闲人”离开家,一步一步地走向和爱上各种文化活动。实践证明,一些名村的辉煌是建立在大家积极参与的看似无用又费时的文化活动上,并作为副产品获得经济效益的。当然,盲目消费文化,做观众,缺乏主动的生产意识,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此,政府资金的“硬”投入很重要,农村文化建设的“软”投入也不可或缺。只有努力培养个人积极的文化意识和农村文化氛围,新建成的文化场馆才会有“灵魂”,农村文化生活才会显示出持久的活力和激情。
标题:[陇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别忘了“软”投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