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非常作家徐兆寿转型之作 《荒原问道》直逼时代精神主题
本篇文章1713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被称为“非凡作家”的徐兆寿出版了他的小说《荒原》。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许是因为徐兆寿多年没有出版小说了。他说,从出版到现在,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微信、微博或各种渠道向他要书。在寄出数百本书后,他不得不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通知:老朋友可以互相发送,新朋友可以在Dangdang.com和Zhuoyue.com购买。
从2010年写作到2014年出版,从58万字到32万字,八次修订至少产生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小说,其中两个可以独立出版,互不重复。
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南沿海。从城市到地球,再从地球到城市。从中国到西方,再从西方到东方。徐兆寿描述的不仅仅是艺术形象,而是每个时代都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道德信仰、知识分子的使命、中国文化的命运、东西方的和解与冲突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小说主人公的精神。《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作家邱华栋评论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神小说。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说,这更像是一部启蒙小说,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前十年对性别问题的关注
徐兆寿于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早年创作了大量诗歌和小说。其中长诗《旧海之波》曾在一定范围内引起轰动。著名的诗歌评论家谢冕先生称赞说:“我现在发现了诗歌中少有的激情……他的高音歌唱让所有流行时尚的诗歌看起来都渺小卑微。他直奔价值主题,不回避,让所有徘徊在‘边缘’的诗人都显得卑微。”然而,在发表了这首长诗之后,他一度在诗中沉默。
2002年出版《非常日记》。令他惊讶的是,这部小说立即引起了轰动。小说封面有两句话:“中国第一本大学生性心理小说”和“当代青年必读之书”。值得注意的是,徐兆寿最初打算写一个大学生的自杀过程,以引起人们对年轻一代失去信仰的关注,但人们关注的是一个身体问题,即小说中描述的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据当时各种报道,小说手抄本风靡一时,小说出版七天之后,市面上就出现了盗版书。这部小说没有引起文坛的特别关注,但它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话题。它催生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开端,同时也推动了徐兆寿向性心理学家的角色转变。此后,徐兆寿出版了长篇小说《非常系列》:生于1980年的《非常之爱》、《奇幻之爱》,还出版了两性题材的作品,如《非常对话》(与刘大林对话)、《爱需要学习》、《爱与性的秘密》等。2005年,他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文化班;2006年,应Sina.com邀请,他通过博客为大学生和年轻人开设性文化课,成为与李银河、马晓年同名的著名性文化学者。
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写了关于中国人民的精神问题
徐兆寿一直强调自己与众不同,他关心两性的伦理问题,这属于精神层面。但是前十年的影响太大了。中国人更愿意把这个问题理解为行为和生理问题。2008年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他逐渐淡出性别文化圈,开始谈论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文学批评。徐兆寿说,如果在新世纪之初人们的思想没有得到解放,在当时谈论青少年的性教育和性别问题是及时的,但今天,这已经过时了,今天的问题不是解放,而是没有底线。这是个大问题。因此,徐兆寿说,今天我们应该关心人们的信仰,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精神问题。实践这一理论的行动就是小说《向荒原提问》的写作和出版。
徐兆寿说,与《非常日记》相比,《荒野要求》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它不仅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在思想内涵上也有了很大的深度发展。年轻的评论家杨光祖说:“徐兆寿的小说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要归功于他的问题意识和切入当下的勇气。无论是艺术水平还是思想影响,《废土问》都是对其前期作品的极大超越,展现了作家多年潜伏所获得的高度和深度,是一部优秀的石灰质写作。我相信它的出现一定会比《非常日记》获得更大的社会反响,也是精神上的鼓励,也是那些在迷茫中行进的人难得的反思机会。”在杨光祖看来,徐兆寿的《荒原质疑》与托马斯·曼的《魔山》在题材上有些相似,但《荒原质疑》关注的是中国当下的文化问题。中国的社会文化现在处于“废土”状态。中国人该怎么办?中国文化呢?这些都是巨大而紧迫的问题。大多数中国作家都在逃避这个话题,逃避虚无的历史,潜入个人隐私领域,假设虚构的村庄,写与自己相关而与他人无关的文字。然而,徐兆寿仍然有勇气直接面对这些问题。
标题:[陇文化]非常作家徐兆寿转型之作 《荒原问道》直逼时代精神主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