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中国历史上曾有自己的父亲节:定在每年8月8日
本篇文章2729字,读完约7分钟
父亲节是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父亲节和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一样,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知道的人很少。中国曾经有自己的父亲节。
1945年8月,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无数将士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为了激发人们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为了庆祝和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上海的一些爱国者和名人发起了一项倡议,建议每年将8月8日定为父亲节。
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发消息《1945年8月8日父亲节的由来》。消息称,美国的切维斯女士倡议在悼念战争受害者时设立母亲节,以纪念和赞扬那些战争英雄的母亲;现在无数爱国军人战死沙场,很多都是孩子的父亲。为了纪念这些英雄的父亲,这里发起了“8月8日父亲节”。新闻结尾记录了十个主要推动者,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在其中。
8月7日,《申报》又在第一版的角落里发布了“明天父亲节”的消息。它再次强调了开展父亲节活动的初衷,并建议孩子们在胸前佩戴鲜花来纪念8月8日的父亲节。
8月8日,许多受鼓舞的孩子参加了父亲节的活动。父亲健在的人佩戴红花庆祝;已故的父亲戴着白花以示悲伤。在纪念死者的同时,我们也不忘为生者谋福利。发起活动的各行各业的名人把他们的花捐给慈善销售,卖花的收入用来捐钱帮助学生。
8月8日父亲节启动一周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吴志辉、李石曾、潘公展、杜等上海名人觉得指定父亲节很有意义,于是联合向国民政府请愿,请求允许每年指定8月8日为父亲节,全国都会效仿。后来请愿书被批准,8月8日正式成为中国的父亲节。
之所以说八月八日是父亲节,是因为“八月八日”与“爸爸”谐音,容易记住,“八月八日”两个字连在一起就像是“爸爸”。从那时到1948年,“88父亲节”是中国的法定假日之一。
如何庆祝半个世纪前的父亲节
父亲节快到了,很多人都在默默准备庆祝。网上开始出现关于父亲节的帖子,很多网友在网上发表文章表达对父亲的尊敬和感谢;身边的朋友开始选择父亲节礼物,更多的人准备打电话或发短信向父亲说“节日快乐”;多关注一下,也可以看到一些父亲节的宣传信息。
现代人庆祝父亲节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在我们自己的父亲节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人们是怎么庆祝父亲节的呢?
1946年,“父亲节”被国民政府指定为法定假日。同年8月8日,《天津报》在第六版副刊上刊登了读者贾的文章《父亲节的话》,而影响最大的《大公报》在第六版上刊登了《关于父亲节的闲话》来庆祝父亲节,仅此而已。
同日,《申报》显示,上海的庆祝活动令人印象深刻。《申报》第四版刊登了题为《今天过父亲节,卖纪念花当奖学金》的新闻报道。据悉,8月7日晚,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非常热闹,200多人盛装出席了在那里举行的父亲节庆祝活动。会上,一位父亲慈祥地站起来,接过儿子送的一束花。这一幕充满了感人的感情。在发起人的带动下,与会者异口同声地唱起了《父颂》:“辛苦辛苦了,我爱爸爸的肺和腑。羊跪着喂奶,爱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同时,他们还慷慨解囊帮助学生,共收到857万元。在同一份报纸的左下角,还有一份详细的捐赠清单。
在同一份报纸上,一个标题为“庆祝父亲节的伟大贡献”的1/3版广告在同一天发布。这是一家油墨糊厂的广告,副标题是“请全国各地的爸爸鼓励孩子早上学汉字”,并推出“父亲节书法大赛”。可见,利用节日促销商品的历史悠久。
1947年,父亲节被指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二年,上海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据《伊势日报》报道,“8月8日父亲节在上海将是一个盛大的节日”,父亲节将在上海“扩大”。《申报》依然关注父亲节,并开辟专刊纪念父亲节。特刊里有一句话,原文是:“今天父亲节,本刊特地精选了几部文艺作品,安慰传承者之风。”《一寸山河一寸血》停刊一期,特此声明。一寸山河一寸热血,是当时报纸连载的文章。
父亲节受到冷遇
中国人崇尚孝顺父母,尊重父母,但不善于表达感情,尤其是对父亲,就像父亲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一样。因此,一些伦理学家认为,中国在60多年前倡导自己的父亲节时,这种表达不畅的传统也影响了父亲节的推广和普及。
天津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天津科技大学法律与政治学院教授赵介绍说,在封建时代,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更高,承担的经济责任也更多。当时人口众多。父亲为了养家,不得不操劳奔波,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多的落在母亲身上。所以孩子往往和母亲感情更深,和父亲接触更少,自然更疏远。这是父亲和孩子感情表达不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父亲节受到冷遇的一个因素。
但是,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母亲和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作风跟父亲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此,赵教授认为,无论是8月8日还是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庆祝父亲节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值得提倡。
父亲节
什么东西南方热,北方冷
据1946年至1947年天津、上海的媒体报道,8月8日的父亲节庆祝活动呈现出“南热北冷”的趋势。虽然上海积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但天津没有当地的庆祝活动。这是为什么?既然国民政府自1946年就宣布承认父亲节,并将父亲节指定为具有法定意义的全国性节日,为什么南北对节日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攻近代史研究的江培教授。
蒋教授介绍说,1945年是中华民族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敌侵略的全面胜利。这场胜利无疑令人兴奋。但是,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无数的父亲失去了儿子,无数的儿子失去了父亲。因此,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人们需要一个节日来哀悼和期待幸福的生活。“战争终于结束了。在哀悼的同时,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建家园。这个节日的设立,反映了人民的这种要求。”因此,“父亲节”应运而生。
然而,在父亲节的实施过程中,南北不同的城市不得不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1946年,华北成为中国内战的主战场。在战争中的天津人想过父亲节吗?”蒋教授说。
多年的战争很容易导致末世感。1943年前后,抗战最激烈的时期,重庆民歌用“前紧后紧”来形容当时的形势。人们觉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遥遥无期,于是产生了“现在就喝醉”的想法。蒋教授说,内战时期,人们普遍有这种感觉,上海也不例外。据推测,在当时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上海,人们可能会把这个节日视为生活的一种装饰,“至少它似乎过着正常的生活”。
同时,蒋教授认为,上海对8月8日父亲节的相对重视,与城市的西化有关。在相对不太开放的北方,人们更关注与季节相关的传统节日。“显然更难接受突如其来的父亲节”。
标题:[陇文化]中国历史上曾有自己的父亲节:定在每年8月8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