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09 08:52:02 阅读:

本篇文章3804字,读完约10分钟

时间:2007年9月7日晚

地点:东北师范大学东师俱乐部401室

面试官: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周训初

华中师范大学周国林教授,中国历史文学研究会会长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主编曹

主持人:胡琛,中华书局编辑

一个

主持人:古籍是国学的载体。从1957年开始,我国成立了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委员会,开始重视古籍整理工作。到现在已经50年了。这50年来,三位先生认为中国在古籍整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周训初:新中国古籍整理最大的成就是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古代文明的伟大之处,以及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任何了解世界文化的人都对中国文化持尊重的态度。第二个是现实意义,就是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操。这个就不细说了。第三,对台湾统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台湾和我们是同一个物种,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有人要搞“台独”,最难割断的是文化联系。1995年,古籍委员会派我与台湾沟通,要求海峡两岸共同举办古籍会议。后来,这次会议取得了成功,给两岸文化的联系和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结果。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周国林:20世纪中国古籍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初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代表人物有王国维、梁启超。这一时期甲骨文的发现和初步解读,思想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古籍整理的黄金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抗日战争爆发,古籍整理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一大批学者,顾颉刚、陈垣、叶弘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然后是衰落期,从1937年到1949年。在此期间,古籍版本和古籍整理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是古籍整理发展缓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古典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虽然受“左”的思想影响,走了不少弯路,但对古籍整理的影响相对其他领域较小。因为,当时国家领导人更注重古籍的整理。毛泽东等人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初,《字·同治简》的标点符号就已经出版。此后不久,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了“二十四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领导们渴望整理新中国的《二十四史》,所以许多古籍整理方面的著名专家和优秀学者被转移到全国各地集中从事这项工作。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主持人:不好意思打断,但我想补充一下这个细节。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华书局动员的全国各地的学者,基本上都是当时受到各种原因影响的人。比如杨伯钧先生,那时候基本上是个“右派”。而从南方调过来的马宗火,情况很糟糕。当时中华书局有人对马宗火相当不满,有些话相当激烈。因为那时候马宗火家不仅有保姆,还有一只猫。当时他的猫的生活水平比中华书局的一些员工都要高,每天都要吃鱼或者肉。所以有些人对他的看法很大。当时金灿然先生等人为了继续古籍整理,极力保护马宗火等人。周先生,请继续。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周国林: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显著进步特征是有组织、有计划。50年代后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组的成立就是一个标志。同时,该小组还制定了详细的古籍整理计划,这些计划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基本上已经实现。例如,它组织了大量卷帙浩繁的书籍,如《太平天国概论》、《辞赋·元贵》、《文苑·华英》、《古今三代、秦、汉、三国、六朝》,这些书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出版的。这些成就在那个时代的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有些计划没有实现,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终于完成了。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改革开放后,即70年代末80年代初,古籍整理事业进入第五阶段。这一时期古籍整理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始走向复兴时期。20世纪80年代,作为政府官员,李一氓先生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我感觉他是这一时期对古籍整理贡献最大的官员。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在推动古籍整理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成为古籍整理的主力军。这一时期,高校古籍委员会承担了大量的重要项目,出现了一些填补空空白的项目,如全松文学、袁泉文学、全松诗歌、明清时期一些重要文献的整理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这是古籍整理的一系列成果。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此外,因“文化大革命”而暂停的项目也是在80年代完成的。如季羡林先生主编的《大唐西域记》在60年代就列入计划。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价值很高,堪称佳作。这本书反映了印度和中亚的许多历史。季羡林先生的书不是一般的成就,注解也很认真,有的注解甚至达到几千字。序言精彩,上万字。因此,这本书成为后来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的榜样。

曹:我认为新中国古籍整理工作的辉煌成就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家重视并组织古籍整理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末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立以来,新中国的古籍整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这也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如果古籍整理只是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那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二是专家学者的努力。多年来,广大古籍整理工作者忍受着经济效益低、时间长、效果慢的困境,导致了职称、住房、待遇等具体问题。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古籍整理工作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其中,全国大学古籍委员会直属的19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和地方高校的专业研究机构的成果尤为可喜。三是出版系统的支持。多年来,以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出版系统积极支持和参与古籍整理出版,在选题和编辑方面投入了重要力量。出版系统对古籍整理的贡献不可低估。第四,评价体系在古籍整理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评价体系中有国家图书奖、古籍整理研究成就奖等多个奖项。在这些评价体系中,高水平的古籍整理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获奖的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古籍整理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解决古籍整理工作者在评岗时遇到的困难,全国高校古籍委员会也出台了鉴定古籍整理成果的专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称评定问题。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新时期,古籍整理研究将呈现更加喜人的局面。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古籍整理研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确立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第一位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因此,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这对建立正确、科学、合理的社会各阶层成员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主持人:古籍整理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古籍整理毕竟是一项极其细致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古籍整理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周勋初:就全国来说,现行体制下组织古籍是很难的。这是一项耗时的工作。比如《所有的歌》是四川大学曾枣庄创作的,很多人花了大量时间从相关文献中临摹歌曲,编了一部《所有的歌》。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往往一生都要花很多时间在这上面。然而,我国现行制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合理。每年在不同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我们古籍整理研究者是不公平的。比如很多卷帙浩繁的文献的整理工作,一定要投入很多人很多精力,而且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产生结果,所以给科研人员职称的评定带来困难,甚至生活水平低于其他工作人员。现在的评价体系对我们这一代影响不大,我们在学术界的社会地位和地位已经确定。问题是这样对年轻一代影响很大,会影响这个学科的发展,长期影响会危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许多大学教职员工仍在默默做出贡献。目前,我们刚刚发布了《辞赋圆规》的修订版,共12卷,一套人民币3000元。这项工作从199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我跟我们老师说,整理古籍要能耐得住寂寞,要全心全意投入,才能有所成就,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学术氛围不好,很多人希望一夜成名。这是评价体系出问题后的又一个不好的结果。我们古籍整理工作的成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承下来后的几十年也没有问题。历史是公平的。你投入了很多,取得的成果并不能马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生命是漫长的。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曹:研究古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范文澜先生说:“法官席应该冷坐十年,文章不应该写一个字空.”一个真正的学者,要想学好,需要长期的、不为人知的、平和的研究。例如,秦先生花了20多年的时间创作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最终获得了文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但成就从编撰到完成出版,经历了40多年,甚至秦先生生前也没有看到自己的成就问世。这就涉及到评价体系的另一个问题。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年度考核和三年考核相结合的教师考核制度。要求教师在一年和三年内发表多篇文章,一篇“专著”要发表多久。所以“急章”之类的下品不断放出。这对需要长期整理古籍的同志是非常不利的,直接导致从事这项事业的同志生活条件较差,甚至普遍低于从事其他研究工作的同行。为此,古委发文,明确规定古籍整理成果视同学术专著。因此,在东北师范大学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中,有一个特殊的“古籍整理”类别,被视为与“学术专著”处于同一水平。然而,仍有许多高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对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发展非常不利。然而,古籍整理周期长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但是真正好的结果最终会被认可。

[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虽然我们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者,但任重而道远。据目前粗略统计,我国古典文学有15万余种,但整理出版的只有一小部分,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方面,光明日报郭雪版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标题:[陇文化]古籍整理:“考文献而爱旧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