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故事】68年前,外地报纸报道的兰州解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生活的城市兰州从建国前的简陋落后,像东南沿海的小镇,逐渐成长为近400万人口,高楼林立,交通便利,时尚感十足的大城市。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一座城市开始了新的征程。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为攻克兰州而发动的决定性战役。1949年8月12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营盘岭、沈家岭、沟洼山作战,终于在8月26日凌晨2时切断了黄河铁路桥,中午消灭了兰州城内的敌军,从而解放了兰州。
兰州战役是我军与敌人为解放整个西北而进行的决战,也是西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城市战役。兰州解放后,全国各地的报纸都转播了新华社和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庆祝兰州解放的消息。今年是兰州解放68周年。时光飞逝。还能看到发布兰州解放消息的报纸吗?他们是怎么出版的?
今天,让我们跟随杨楠,看看他收集的关于兰州解放的报纸,感受一下战火纷飞的过去。
在兰州市,街上没有行人,商店也不开门
第一次看到《大众日报》的时候,我觉得我得收藏一下。它发表于1949年9月1日,最引人注目的是标题中的显著位置,其中包含了兰州解放的消息。最引人注目的新闻来自新华社《兰州战役2.3万消灭敌人》。报摊的右边是庆祝兰州解放口号,左边是延安庆祝兰州解放。另外还有几个和兰州有关的新闻,比如《四军英雄再立功》。
我喜欢收藏一些旧报纸,尤其是兰州和甘肃相关的报纸和书籍,这也是我收藏的一个特色。这几年和外地藏友交流的时候,总是关注有没有和甘肃有关的收藏和书籍。《大众日报》大篇幅刊登兰州解放的消息,自然要收藏。
《大众日报》是Xi安出版的报纸,是今天《陕西日报》的前身。陕甘一体,xi安解放早于兰州,兰州也是解放军进入甘肃的大本营。《人民日报》对自然的高度关注是合理的。虽然当时解放了,但还是用了民国的历法。用国民党日历报道解放军的胜利结果,似乎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但是,当时的通信文稿投递速度很慢。兰州解放已经四五天了,相关消息在Xi延安发布。第二天出版了通讯和电讯。
“西北军解放陶沙,逼近兰州进展迅速”,这是8月22日上海《文汇报》的消息。这个消息来得很快。《文汇报》21日从北平电台和西北前线抄来消息,报道说进军兰州的人民解放军19日下午占领了兰州以南约35公里的陶沙县,当地自卫队只有30人处于守势。到这个时候,已经有35个县被解放了。
但是,当天从香港发来的专电却记录了兰州解放前十天的情况。
据香港报纸18日报道,兰州这座城市从16日开始就充满了战时风光。国民党的败军都聚集在兰州了。街上车水马龙,商店关门,街上很少见到行人。马步芳已从广州回到兰州,但面对兰州的局势,他束手无策,只能准备向西逃往青海。
更难得的是,这份报告还有一张图片,是一张简单的陇东和陕西的地图。
解放军英雄连长为堵住漏洞献出了生命
上海《文汇报》关于兰州战役的报道,报道了解放时兰州的形势。现在,我们来看看《人民日报》关于兰州解放和解放军如何攻克兰州的报道。
这篇报道的题目是:四方面军英雄再立功。报道称,在付梅战役中赢得野团长赞誉和鼓励的四方面军,在争夺兰州外围重要阵地沈家岭的战斗中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才华。随后,这份报告首先介绍了沈家岭的位置,它位于兰州东南八英里,地形陡峭,位置优越。既能控制兰州城墙,又能夺取兰州黄河铁路桥。国民党军兰州守备总司令马继元为了坚守沈家岭,在此设立三个主力团,加强工兵、骑兵等部队,严阵以待。
沈家岭之战异常激烈。25日上午,解放军攻占沈家岭后,面对敌人15个小时的反击,敌人团级反击达到十余次。直到下午6点,敌人的大规模反击才被彻底击溃。在六方面军的配合下攻下营盘岭阵地,敌军全线崩溃。沈家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四方面军击毙敌军官兵3800余人,俘虏2000余人。
与报纸的电讯相比,当年目击者写的回忆录内容更丰富:
四方面军于上午6时30分进攻沈家岭阵地。战役的目的是攻占沈家岭,到达兰州西关,切断黄河铁桥,切断敌人的退路。显然,敌人对沈嘉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马继元在这里摆了一个师的兵力,扬言要当“铁壁”。四方面军第十一师组成64门山炮、重迫击炮、82门迫击炮的炮群,进行了30分钟的火力攻击。对沈家岭的主要进攻是王学礼第31团。不到半个小时,它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逼近了第二道防线。
就在士兵们向第二道防线的人工悬崖冲去的时候,一个隐蔽的敌人掩体突然开火,排长曹天和十几个士兵牺牲了。受伤的第二连长李颖看到情况危急,挣扎着扔手榴弹。当手榴弹爆炸时,他捡起地上的炸药,冲向敌人的堡垒。当他接近敌人的掩体时,他的腿和腰受了重伤,衣服被血染红了。他忍住剧痛,滚到敌人掩体前,用身体堵住了枪眼。就在这时,其他士兵冲上前去,消灭了碉堡里的敌人。他被授予战斗英雄。他的同志们私下称他为马特罗夫英雄。
战斗非常激烈。在最关键的时刻,王学礼第31团只剩下170多人。这时,第30团赶来增援。战斗结束时,王学礼上校不幸去世。
两个甘肃人有不同寻常的技能
解放兰州的过程中,有两个甘肃人很不一般。一个是甘肃武山人张宝英,手持长矛配刺刀,在沟洼山立下汗马功劳。张宝英的经历是传奇。1947年6月,他在华池与马继元骑兵作战时,一颗子弹从右肋射入,左肋射出时爆炸。四根肋骨被炸掉,他受了重伤。他伤愈后,经过128天的跋涉,走了2000英里赶上了老军队。
到了部队,买了个白蜡棒,然后绑了个刺刀,做了个大矛。一有空,他就想出了如何与装备大刀的马步芳骑兵和步兵作战,很快他就想出了一套方法。兰州之战,张宝英在沟洼山上作战。8月23日凌晨5点,他和战友们挡住了七八百名敌人在黑暗中上山的偷袭,然后手持长矛,向前方冲去。一路走来,他精心琢磨出来的长矛战术起了很大作用,长矛刺得又快又猛。一个敌人挥刀砍死了他。他用长矛把敌人的马刀放飞,刺伤了敌人。在沟洼山战役中,他用长矛刺死了11名敌人,获得了“特种战斗英雄”的称号。
而来自榆中的农民胡兴国,却有着更传奇的战斗经历。当时20岁的胡兴国,天天在谷城岭山谷放羊练拳!20日,周围能听到零星枪声,下午五六点,解放军先头部队来了。后来他把4路连到了65军193师579团2营。谁知道,落入敌人包围圈。在紧要关头,他与173名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十几个小时,他击退了11个敌人的冲锋,胡兴国击毙了5个敌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政治部给他发来感谢信,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他“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
除了《大众日报》,上海商报和《大公报》都报道了甘肃省会兰州解放的消息。人民日报报道最多,有新闻说延安庆祝兰州解放。虽然这些报纸都是黄色的,但里面发表的文章却是兰州解放的最好纪念。
文字/图形主管王文渊
(翻拍的数据图)
标题:[陇文化]【兰州故事】68年前,外地报纸报道的兰州解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