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故事】1988年春天,我从兰州护送伏龙坪汉纸进京
本篇文章2785字,读完约7分钟
旁白:兰州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陈展览部主任齐素生也负责摄影和安全事务
纸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越老越稀有。20世纪80年代初,在兰州以南的伏龙坪发现了一座汉墓。墓葬中出土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汉代水墨纸,其价值不言而喻。
这张汉代的墨纸,直径约17厘米,是人们用来包裹铜镜的,呈圆形。一共3件。这种中文纸与之前发现的中文纸不同,灵活性更好。特别难得的是纸上有文字,比如“女人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是继甘肃敦煌、居延、武威之后,中国古代造纸的又一重大发现。它不仅改变了纸的历史,也见证了书法的历史,也发现了文字最多的纸。
《汉书》在伏龙坪出土后,立即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轰动——before/きだよ0。同时,人们对它是否是纸有不同的看法。那么,伏龙坪出土的中国纸是纸吗?它的成分是什么?
1988年春,兰州文化部门专门派出两名干部,持枪护送伏龙坪汉纸到北京,准备委托国家博物馆(当时叫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进行实验室检验,以查明其真实成分。在兰州博物馆工作的齐素生参加了护送汉纸到北京的行动。
今天,我们来听一听齐苏生把中国纸送到北京的故事。
伏龙坪的一座汉墓出土了精美的中国纸
1987年10月,在城关区伏龙坪北缘的山嘴发现了一座东汉墓,随后文物部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然而,我错过了挖掘。当时,我和其他几个同事正在榆中十八子进行抢救性挖掘。石堡子是榆中东南部的一座小山,那里有丰富的石灰石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想在那里采矿。而山顶上有一座古城堡,人们称之为石堡子。我们将对这座城堡进行考古发掘。
这个时候我已经调到兰州博物馆好几年了。1984年,兰州市决定成立兰州博物馆,收集兰州县区文化馆文物组保存的文物,在解决文物安全问题的同时,向社会展示。起初,市博物馆位于互助巷2号,在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旁边的一个小院子里设立了一个筹备办公室。第一任策展人是曾轶可,副策展人包括龚、魏子恒,以及其他部门抽调的人员。我从兰州秦腔团调到兰州博物馆,有幸成为兰州博物馆首批建设者之一。后来甘肃省文化厅发文,把庆阳路的白翼寺塔定为兰州博物馆的馆址。但是我们去的时候,有一个邮电学校,都是平房和住户,条件很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兰州博物馆开始建设。我经历过兰州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当我从榆中回到市博物馆时,伏龙坪东汉水墨纸的发掘已经结束了。然而,它的出土引起的热烈讨论仍在继续发酵,许多人来这里参观墨纸。因此,纸张的保护成为一个问题。如何在满足人们参观的同时保护文物?面对这种困境,我该怎么办?
自然是中国纸抢救保护的第一要务。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文物保护的情况。最后,我决定做一个保护中国纸的框架。是什么帧?找两块厚玻璃,夹上中国纸,用玻璃胶把缝隙封住,会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现在,人们可以近距离看到中国报纸。然而,另一个问题又来了。伏龙坪韩纸,是什么成分?
整整48个小时,用枪护送韩的论文到北京
这时候博物馆综合各方面意见,报市文化局审批,决定将中文纸送到北京,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鉴定,查明中文纸的成分。
博物馆决定我和副馆长魏子恒护送文物去北京。接受任务后,突然觉得压力很大。这时候我们已经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联系妥当,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我们开始。
我们先买了一个密码箱,特意选了坚固耐冲击的那种。然后,我去文化局等部门开了介绍信。最后,订票。出发前,它正在包装,用上好的宣纸包好伏龙坪汉纸,并用纸屑把空的房间填满。那时候身份证还没普及,工作证是我们出行必不可少的。我也有枪,64式手枪,还得带着持枪执照。
80年代末火车慢,兰州到北京48小时。路很长,不敢掉以轻心。上了火车后,我特意和上铺的人换了个铺位。这样干涉的人就少了。上厕所,洗漱自然是旋转的。为了保证安全,火车开动后我又做了一件事。什么东西?
列车员被告知我们的任务。我去了售票员的办公室,告诉他我们负责护送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至于是什么,没必要告诉他。然后,我给他们看了我们的工作证,介绍信,还有我的持枪执照。请随时注意我们车厢的移动。看,警察看到我的持枪执照后说,你的枪比我们的好!
收拾完东西,我爬上铺位,把箱子压在枕头下,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取样鉴定,少了一小块,吓了我们一跳
我们上车后,博物馆的同事打电话给历史博物馆,告诉我们到达北京的时间和车次。
这是一次顺利的旅行。在北京下了火车,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中心的齐吉祥同志带着人开车在车站等我们。上车后,齐吉祥问我们是先去招待所还是先去历史博物馆。先去招待所不好。我们的想法是去历史博物馆的鉴定中心,把文物交给他们。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于是我们直接从车站去了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中心戒备森严,入口处有武警把守。齐吉祥向武警战士出示证件,顺利进入鉴定中心。这时,我们也完全放松了。进了这么专业的机构,文物完全安全。在鉴定中心,在工作人员面前,我们打开盒子,把包装好的中国纸和其他几件文物递给他们,都完好无损。交接后,我们拿着他们的收据去了招待所。
接下来我们还有几件事要做。不久,历史博物馆专门举办了中国纸入京座谈会,我们受邀参加。所有参加历史博物馆的专家都是国宝。听齐吉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是历史博物馆某部门的主任,那是著名的考古专家。我们介绍了兰州的历史和地理,以及伏龙坪周围的地理和地貌。专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尽力一个一个回答。如果不知道,只能说不知道。
一周后,鉴定结果出来了。我们去鉴定中心办理手续,取回文物。第一次看到中文纸,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中国纸边上有一块手指甲大小的东西。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别紧张,我们会给你解释的。这个地方是我们取样的地方。回去的时候要跟单位领导说清楚,避免误会。听了这话,我们都松了口气。鉴定结果是东汉伏龙坪的墨纸是木纤维制成的,也就是说是一张用竹木人工制成的纸。
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甘肃出土了大量汉文文献。在居延寿水金关汉代屯蜀遗址、天水马芳滩、宣泉汉代友谊遗址、敦煌马泉湾遗址、武威干滩坡、兰州伏龙坪等地发现了纸。这些纸是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出土的。
回到兰州后,伏龙平的中文论文题目更大了。但是,每天展出都会危及文物安全。怎么办?只能复制一份。博物馆应该制作一个复制品来代替中国纸。
龚这件事是带头的。他是个二流艺术家。他找到粗糙的宣纸,然后涂上各种颜色,以达到或接近中国纸的颜色。他把中国纸的照片放大,顺着字迹,研究了很多遍,到了差不多的程度,再在做好的宣纸上写字。最后,它再次老化,以便制作复制品。他还把铜锈完美地粘在中国纸上。
1992年,由于工作需要,我也从市博物馆转来。但是,护送韩纸到北京的往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
文字/图形主管王文渊
(翻拍的数据图)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兰州故事】1988年春天,我从兰州护送伏龙坪汉纸进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