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岁月里的安口窑
本篇文章1411字,读完约4分钟
安口窑是无数人踏上这片土地就忍不住留下来,徘徊,颤抖的地方。一个曾经闻名全国、广受欢迎的地方。此刻,她和她所代表的时代正在我脚下沉睡。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沧桑,如一帧帧立体黑白照片,真的像是一代人的童年,召唤和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
走近这里,天真开放的古朴令人惊叹。早春的湿气穿过波纹破碎的瓷片,让狭窄的小径更加斑驳崎岖。远远望去,深褐色的瓷罐和藏红花仿佛被这些绳索般的小径紧紧捆绑,在岁月的深处无声无息地变成了光滑的瓷墙。而且所有的瓷墙都是统一的,环环相扣的,不断的随山螺旋而上,围绕着土平房。从高处俯瞰,不同高度的瓷墙都在围棋之战中,无序中藏着智慧,无序中藏着神秘。像搁浅的扇贝,蜷缩在阳光明媚的斜坡上,明亮而神秘。这是甘肃最古老最完整的安口窑古村落。
提到安口,你会想到一句谚语:造不了墙,就靠轮子跑。安口窑兴盛时期,烧制过程中的一些残次品被村民用来筑墙、垫院、养花、铺路、做牛槽、做水路、建猪圈、鸡笼、厕所等。凡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放着坛坛罐罐,碎瓷烂瓦,乱七八糟,琳琅满目,笨手笨脚,价格实惠。真的是瓷器的世界,陶瓷的故乡。
安口窑,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窑之一,位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交界处。历史上,它富含粘土、坩埚和煤。不时的窑口被大开,全国各地出逃的陶艺家经常来这里安家落户。烧制成的日用陶瓷在西北很有名,安口窑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据史料记载,安口镇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经历了从生活用具、墓葬、日用瓷器到工艺瓷器的演变过程。有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至西汉平帝统治时期。根据平凉华亭博物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罐,安口陶瓷最早已有89000多年的历史,繁荣于七八十年代。黑瓷、锈花、青瓷主要在宋元时期烧制。明清两朝烧制黑陶、白陶,将著名的青花瓷器提炼为象征,使龙上窑跻身中国名窑之列。民国初年,安口有148座瓷窑,其中4座为官办,其余为私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不缺安口窑瓷器。大部分是器皿,如粗锅海碗、锅碗瓢盆、砂锅、暖壶等。因其用途广泛、质优价廉,畅销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时间是沉默的,只向人展示一切。这种散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依然记录和温暖着无数人的情感。在这无数人中,无论是与陶瓷打交道一辈子的张福宽先生、何玉峰先生,还是来自陶瓷世家三代的范先光先生,都一直为安口窑而努力。他们尽情写的《安口陶瓷史》、《安口窑》、《安口陶瓷》等系列文章,都秉持着感恩无私的精神。就像安口窑的陶瓷,从水土的一面来说是最好的。他们每一次的阅读和走近,那无尽的线条和字里行间的温情都会告诉我们,文化本源是活的,只有爱才能让他们活下去。尊重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尊重爱情。
走进安口陶瓷展厅和华亭博物馆,这里的每一件藏品和碎瓷片都是时代的标签。它们承载和记录的不仅仅是华亭的历史文化,还有安口窑的盛衰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安口窑的陶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闻名遐迩的辉煌和今天的感觉,还有华亭人勤劳、朴实、聪明、善良的优秀品质。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安口窑陶瓷在西北地区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护和传承安口窑的陶瓷文化,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宝藏。
我忍不住伸手去摸碎瓷片和明晃晃的瓷墙,像是在摸一个老人的沧桑。我知道这种触动只会让我加倍感激。路上的窑是人生之路,急而安详,警告而赞美,这就够了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百花】岁月里的安口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从剑门豆腐说起
下一篇:[陇文化]【百花】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