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30 21:52:02 阅读:

本篇文章2701字,读完约7分钟

“新世纪诗歌”最重要的背景是传播技术的革命导致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世纪诗歌在未来诗歌史上的书写以及网络对诗歌的影响将是问题的焦点。因此,我认为“新世纪诗歌”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网络时代的诗歌”。

说到“网络时代的诗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那就是“网络时代的诗歌”不仅仅是所谓的“网络诗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把网络写作的一些特点称为新世纪诗歌的特点,就好比把k歌等同于歌剧院唱歌和声乐一样,无疑是错位的。

当写作和传播方式发生变化时,写作和传播的内容(诗歌)必然会受到影响,产生相应的变化。“网络时代的诗歌”应该是体现这种变化的诗歌生态。所谓“网络诗歌”,就是通过写作和传播的方式来命名写作和传播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历史上,我们有过一些区分和分类,如甲骨文诗、鼎铭诗、竹帛诗、雕版诗、活字印刷和胶印诗,或者手写诗、广播诗、视觉诗和视听诗。由此可见,所谓“网络诗”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很多通过网络传播诗歌的作者,只要是写诗的,都只能在诗歌的意义上,在诗歌的范式上被接受和评价。无论出版渠道是纸质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不会改变他们诗歌的本质。而且一般来说,由于纸媒同行评议程序的规范化和权威性,现在通过互联网自助传播的一些文学作品,仍然通过纸媒出版发行,完成其最终的传播。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网络时代的诗歌生态

新媒体的便利性、即时性、网络传播技术覆盖面广等特点,以及其几乎无限的发布、传播和反馈,在创作、接受和评价中发挥着作用,给网络时代的诗歌生态带来了近乎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是创作主体的转变。因为过去打破了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唯一性,去除了诗歌编辑审美趣味的门槛,增强了写作的自主性。同时,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在作品发布的同时几乎可以实现对具体作品的识别和反馈,缩短了作品形成过程——创作、出版、反馈、修改、再创作的周期,激活了创作主体的创作激情,更高效地丰富了舞台上的创作体验。其负面影响如下:1。“门槛”的去除,导致了伪诗、低人一等诗的盛行。2.由于交流方便,模仿和复制在技术层面上变得极其容易。所以当趋同的倾向被无限放大时,频繁的模仿和模仿会让普通学习者在审美情趣上感到迷茫,而成熟的诗人则会对被模仿产生焦虑,一次次尝试突破。3.可以瞬间阅读传播,容易导致创作主体对阅读认同的期待,具体作品中的审美追求有意无意倾向于认同。然而,由于身份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审美品质的差异,这种在网络传播中缺乏对阅读身份的自觉期待无疑弊大于利。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其次是阅读和接受的改变。网络阅读的便捷性和即时性改变了传统纸质媒体的阅读方式和手段。在纸时代,如果手头没有诗歌阅读材料,就看不到具体的诗歌作品。网络阅读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诗歌尽快传播和普及,提高诗歌读者的审美素质,起到不断消除“诗盲”的作用,进而扩大诗歌的阅读人群。网上阅读的便利也使得诗歌的文本意义更加突出,尤其是对于一些著名诗人来说。过去,普通观众往往不得不依靠媒体或评论家的关注。现在,人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具体的作品来阅读。结果是他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文本加深对诗人和优秀作品的理解。同时,具体的文本也可能让一些利用媒体或批评制造声势的诗人跌入神坛。在文本面前,诗人的真实性成了真假。网上阅读最大的弊端在于网上阅读的局限性,如视频屏幕限制、移动鼠标换屏、即时覆盖等。,这使得它更容易浏览。显然,浏览不能取代纸质媒体中的阅读和细读。特别是对于含蓄内敛紧张的诗歌风格,浏览阅读必然会导致误读和误解。反过来,浏览的特点也会导致迎合浏览和阅读的简单、媚俗、流口水的写作倾向。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最后,评价的变化。网络传播手段对批评者最大的帮助就是使用信息前所未有的便捷。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批评家也不例外。因此,批评家有一个视野有限的实际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无法进入批评家视野的具体作品可能会被遮蔽。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为批评家开阔视野、提供索引、收集信息提供了便利,使他们在使用精力和时间上更加经济有效。另一方面,大量文本的出版没有任何权衡,以及网络传播中的即时覆盖,造成了新的和更大的覆盖。也就是说,过去的避难所读不下去了,而现在的避难所读不下去了。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趋同倾向、审美疲劳等,也阻碍了阅读效果。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网络导致新的阴影

前互联网时代的很多文学晦涩,都是因为交流受限。比如工业时代的出版,农耕时代的口头传播,手书,雕刻等等。这些交流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在各个朝代都被遮蔽了。底纹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现在的,有些被遮挡的作品在后世凸显出来。比如张的《春江花月夜》在被遮蔽了700年之后,终于得到了“独步盛唐”的评价;也有一些被遮蔽的作品,在后世部分显露出来,比如《古诗十九首》,其文本流传下来,作者却一一遗失。但是持续的隐瞒会导致最后的湮灭和损失。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屏蔽与无限传播有关。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眼睛已经被这样一个事实所淹没,即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如计算机和手机,向公共网络发布和传播各种信息。于是“醒目”这个新词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关键词,“醒目”甚至被扩大为“醒目经济”,成为信息时代的规范性行为之一。

虽然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需要安静的写作态度,但另一方面,诗歌也是一种存在于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被当前的社会价值取向“边缘化”。在互联网时代,当信息爆炸导致各种信息争夺眼球时,安静地写作已经变得异常困难,一些不愿意被遮蔽的作家也不惜用越位动作“抢眼球”。比如创作某个网络事件,用编年体写作对不同的写作现象进行分类,用很少的共性勾勒出一代人然后集体出现,设置煽情的话题或者创作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等等。,从而“抢路开车”而获得关注。然而,那些安静的作家真正杰出的诗歌创作会被遮蔽和忽视。

[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对于高度竞争和功利的经济活动来说,在一个每个人都在试图“抢眼球”的时代,“抢眼球”也是不可或缺的。但作为一种像诗一样的高雅艺术,其生态位是其特点之一,有些作品,即使“洛阳纸贵”,也还是属于生态位范畴。通过“战斗”进入聚光灯下,与“超女”和“达人”争夺镜头,或者在网络上“抢到”天文数字的点击量。这些诗是大众文化经验认可的,还是优秀的诗?从诗歌的艺术特征来看,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慢,而不是快。因此,诗歌具有下沉、安静、缓慢等特点,在传播没有限制的网络时代,很容易被大量杂七杂八的信息所遮蔽甚至湮灭。其实这里有一个悖论:安静的写作可能会被遮蔽,那些不断制造噪音,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往往会偏离诗歌的初衷。我以为真正的诗歌只会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潜入浮躁的社会情绪中,而那些通过竞争和宣传而“赢得眼球”的所谓诗歌则非常可疑。

标题:[陇文化]新世纪诗歌的遮蔽与去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