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从“白娘子”是妖还是仙浅谈民间妇女观
本篇文章1359字,读完约3分钟
每次到端午节,我总会想起一种和这个节日有关的饮食:雄黄酒。一般认为中午喝雄黄酒可以破毒祛邪。在这一天,人们不仅喝这种酒,还把它洒在每个角落,以确保客厅不会被恶鬼入侵。这个习俗似乎主要流行于江浙川等地,而不是我的家乡江西。我之所以从小就痴迷这种神奇的雄黄酒,就是因为白娘子。根据传说,徐贤建议她在端午节喝雄黄酒,这导致她床上出现了一条蛇。
在这个情节中,白娘子是雄黄酒之邪,因为她是蛇妖。怪物的“躲回原形”是一个惊艳的瞬间,但我相信很多观众或听众都有和我相似的感觉。我觉得这个蛇妖并不可怕,只是觉得可惜和遗憾。然后剧情把这份怜惜变成了敬佩:白娘子醒来后,发现丈夫被自己吓死了,于是用自己的神力从昆仑山偷灵芝,救了徐贤。在这里,白娘子如今成了拯救人间苦难的神仙。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白娘子形象是这一传说在其传播和演变过程中不断“沉淀”的结果。《白蛇传》故事的演变,恰恰是白蛇形象由妖变仙的过程。在可以找到的这个故事最早的原型中(在唐宋元的故事中),“白衣女子”是一个本质是恶的蛇妖形象,她要么让与之性交的男人身体变得水润,要么想要摄取他们的心灵。到了明朝记载的故事里,虽然白娘子依然没有脱离妖怪的险恶本性,那就是“心外若生,教你满城血水”,但她的法力只针对想进犯她的轻佻的道士,而不是她所追求的男人。清代增加了“偷草救夫”等情节,以体现其仙性,有的弹词书甚至直接称之为“易遥传”。虽然对妖精有“义”,但几乎是不死的。难怪自清末以来,白娘子从雷峰塔被解救出来,“排在神仙阶层”,“夫成佛,妻成仙”。清末民初,民间说雷峰塔的砖上沾有白娘子的光环,可以避灾治病,导致很多人去挖这座古塔的砖(雷峰塔后来被倾倒,其实与此有关)——可见在人们的观念里,她已经属于神的范畴了。
与白娘子由妖变仙的过程相对应,白娘子的对立面法海的形象也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本来法海是要取得玉帝的命令,用法律来降妖的,但是在后来的传播剧情中,连驱金山杀生灵的罪都由法海承担了,最后不得不逃进蟹壳里,这似乎是妖的末日。
可以看出,在传说的成熟期,法海和白蛇的仙妖角色发生了逆转。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哪里有田老和蚕女村自保,除了几个脑子有点贵的,谁能不为白娘娘愤愤不平,不怪的事情太多?”恐怕是人民的感情推动了白娘子和法海形象的改变。
既是妖又是仙的白娘子形象在现代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这个传说最吸引人的关键因素。除了这种流行的感觉,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渊源——就是民间观念中的两个女性原型意象(妖和仙)的组合。试想一下,如果白娘子纯粹是一个邪恶的恶魔(故事只会以正义为主题,如早期文本所反映的),或者白娘子只是世界上一个普通的女人(现代确实有这样不同的语言,把白娘子形象神化,把故事改造成一个以男女私奔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个传说怎么可能流传这么广?
一方面,正如荣格所说,原型意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它们体现了一些原始而深刻的集体思想和经历;另一方面,这些图像已经成为许多流行实践的来源,并且相互反映。
先说恶魔。在各种表现异装癖遭遇的民间传说中,普通人一般都是男人,而诱惑人然后伤人的妖怪几乎都是女人,比如《西游记》中的白和蜘蛛精,《聊斋志异》中的鬼女和狐女。女妖形象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想象:女性是异类,因为这种异类的本性而具有某种神秘的有害力量。
标题:[陇文化]从“白娘子”是妖还是仙浅谈民间妇女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