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翁同龢当帝师受挫:同治厌学无知 两宫太后加压
翁同龢雕像
人和大臣都是高尚的,没有什么比得上老师
翁同龢(1830-1904)被史学界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先是进洪德殿教同治皇帝,后又进玉清宫教光绪皇帝。前后历时三十余年的两朝皇帝特殊地位,对翁同龢的个人命运和晚清政治走向有着重要的关系和深远的影响。
继父陈述了自己的野心,进入了弘德堂
洪德殿位于干青宫西南,建于明朝,最初是召集大臣的地方,清朝皇帝处理政务和读书的地方。
翁同龢最初是教师,始于1865年(同治四年)。自康熙时期学习制度建立以来,清朝规定太子从六岁开始接受系统教育。1862年(同治元年),六岁的载淳即位。为了让这位年轻的皇帝早日成为一代宗师,在文武上有所建树,两宫皇太后颁布了一道诏书:礼部大臣之前的前大学生祁俊造,管理工业部事务的前大学生翁新村,工业部大臣沃仁,翰林院编辑李洪佐,都在弘德堂任教。四皇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受时代推动,各有所长,可以独立。但由于翁新村那年年底去世,宏德堂人手不足。那时候齐军早老了,也不经常来上课;李鸿藻也学会了走军务部长的路子,很快就把徐彤加到了工作中,学习事务还是比较忙的。鉴于此,宫邑亲王征得两宫皇太后的同意,于1865年12月28日颁布法令:詹实甫右中云翁,行于弘德堂。
三十六岁的翁同龢入帝行列,不仅是因为他是咸丰的状元,也是因为他父亲翁新村的德行。继父的声明,父子对伊沃皇帝的揭秘,翁同龢自然是心存感激。
培养领主皇帝的地位堪比肩负民族运动的重任。第一次履行职责的翁同龢感到不安,并为之努力。但是教弘德堂的经历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得意。
接到玉玺的第二天,两宫太后在精神修炼堂召见翁同龢,再三勉励他全身心的教导,告诫小皇帝要听话,不要调皮捣蛋。后来,他及时拜会了倭仁、李洪照、徐彤等大臣。沃仁(1804-1871),字根丰,蒙古正红旗人,著名理学大师。李鸿藻(1820-1897),直隶(今河北保定)列文人,咸丰状元,是咸丰帝生前选拔的载淳老师;徐彤(1819-1900),字玄隐,汉军正蓝旗人,翰林院编辑。翁同龢为了拜访和请教几位进入弘德堂的前辈,对礼仪等相关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因为关系到王朝根基的稳固,慈禧太后非常重视同治皇帝的启蒙教育,不仅明确了皇帝学习的目的和原则,还任命宫仪亲王视察,惠绵玉亲王监督日常事务,并按照定制安排学习的日常作息时间和作业内容:先拉弓,后学蒙古语,读满语,最后读汉语;上课时间刚开始,只看半天书,从八岁开始改为全天;阅读和讨论是不可忽视的。看完之后,随时和大师讨论,用过去证明现在,摆脱虚拟仪器,争取现实;三年后练步射,十岁后练射;入学后每五天,我就在学习后的宫殿里学骑马。
同治皇帝年轻时才貌双全,长大后却没有想过勤奋
翁同龢最早入宫教读书,从教《建帝图鉴》开始。
《建图说》由明朝第一个内阁记录人、大学生张编撰。是以太宗参考古代命名的。它写于1572年(在隆庆的六年),被用作十岁的明神宗的统治教科书。该书汇集了历代贤人励精图治、兴和的81个典故,以及历代命苦之人暴主灾害、奢求的36个典故。每个故事都附有解说词和117幅插图,插图丰富,通俗易懂。因此,从那时起,它就成了明清储君王子必读的政治宝典。
才貌双全是同治皇帝留给翁同龢的第一印象。当然,童心是自然的,玩是必然的。每次他发现小皇帝心思不定,学习时情绪不稳,翁同龢和同事们都会不失时机地引导他。
据日本记载,1866年2月25日,评书相当热闹,我敬献。3月21日:天下笑话多,据说唐宪宗不会在《帝鉴》中贡献一段,他会反复套用,从头听起。3月25日:饭后背书有很多错误,于进说自己疏忽警察,偷懒。他听了很高兴,因为他把它变成了圣洁的基础。他说燕英一时忘了累,但他推了。颜瑛的健忘,意味着唐宪宗在颜瑛殿与大臣商议治国重任,直到天黑才回宫。天气太热了,他的衣服都湿透了,但他仍然不知疲倦。翁同龢用这个典故来衡量和鼓励皇帝的治国之道。
因为翁同龢讲课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慈禧太后听得津津有味,大加赞赏。从那以后,翁同龢就讲过圣父院的格言,摘抄的《清开国方略》,李洪藻编的《语录》,然后负责指导孝道、、诗歌、理论,再然后代表许讲孟子。
翁同龢为了指导同治皇帝写诗,从康熙皇帝的《唐诗皇选》中摘录了30多首五言律诗。在皇帝写诗的初级阶段,主要运用结对的方法,为此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用大宝Pro赞美中兴,用寒山红叶赞美秋园黄花,用细柳部队猎长阳派,用星辰分享北辰明,用天空逼近南极等。,它们相互和谐,与正典相切,字正腔圆,充满了唐诗的韵味。从此,由浅入深,由五言到七言,十六岁开始写七言律诗。皇帝诗艺的提高不时记录在日记里。
但是随着同治皇帝年事已高,学问出了状态,此后的各种表演也远非翁同龢所能预料。在这里,我们来看看1871年3月日记的片段细节:
3月15日:看到折叠,精神极度分散。虽然我尽力去鼓励,但是我已经厌倦了思考。我能怎么做呢?于也仓卒,申初开始撤退。
3月19日:看生书还行,别人累了笑了。第二年第二天就退休了,熟书的数量还剩下。下午刚开始的时候,填书是极其困难的。到了第二天下午结束,我就不太注意说话和折叠了。真的很无奈!
3月26日:谈折叠极难。说起《大学颜的意义》,不看,忍不住动了动嗓子。神初归来。这几天没精神就累,有精神就笑,很难集中精神。
3月28日:文笔极涩,初稿几乎没剩一个字,空口字不通顺。一个字一个字拆开后,还是堆成几段,还没写完。中午我们重新进去,坐了四分钟没变成字,然后写诗,不好。那么,我能做什么呢?
短短一个月,翁同龢因为读书身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离开无助的恐惧和叹息。
从此以后,日记除了少有的记录一切都好,还有一两次的安慰,比如安静,阅读顺畅,晨读多了,费了不少口舌,就是这样。没有任何意图的讲书很难,笑、说、读古文都不好。晨读时充满欢笑和涩味,受到各方鼓励。早上看书没什么动力,也不好。
这些都足以一窥当时同治皇帝读书的真实情况。
标题:[陇文化]翁同龢当帝师受挫:同治厌学无知 两宫太后加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