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毛泽东曾谈鲁迅:他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
本篇文章6540字,读完约16分钟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把毛泽东的文章分为四类:演讲文章、官方文件文章、新闻文章和政治文章。本质上,前两类文章都是广义的文章,是针对某一特定工作的,是针对特殊工作对象的,是针对少数人的,而不是针对一般大众的。第三类是面向大众,但不强调美感。只有第四类政治文章才是狭隘真实的。
政论一直是中国古文之王,很多最好的篇章都来自政治题材和政治家。
毛泽东熟悉并仔细研究了他的前辈们的政治论文,吸收了他们的营养并学习了他们的技巧。毛最佩服贾谊,说他是汉朝最好的政论家。毛还称赞范仲淹和曾国藩,说他们能做事,能写文章。他曾经一度模仿梁启超的文章,说梁是他的写作老师。他最佩服鲁迅,说:他用雄浑、幽默、有力的笔,画出黑暗势力的狞笑,帝国主义丑恶的嘴脸,简直就是一个高级画家。他说朱自清的文章不错,但没有鲁迅的那么杀气腾腾。毛泽东仔细研究了如何把政治写得更文学。
文学和政治有什么区别?政治是理性,文学是情感;政治是权力、斗争、夺取权力、权力和硬权力;文学是艺术,是审美,是快感,是软实力。政治文章可以强制接受(如通知、命令);文学作品只靠情感和理智来吸引人阅读。政治要服从,文学可以欣赏。
政治文章也是毛泽东写得最多的文章之一,而且大部分是用美国英语写的。
关键是站在战略有利的位置上有自己的想法,只求新颖
思想是文章的观点、主题和构思。这是政治论文的灵魂。一篇文章总会给人一些新的想法,读一读还是有用的。
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他写文章的目的是宣传和解释党的原则和路线,团结人民为一个目标而奋斗。所以,没有任何文章的理由。从战略上讲,毛文的美在于他的许多新鲜而深刻的真理。
看他这样谈论革命斗争:
奋斗,失败,再奋斗,再失败,再胜利。这是人民的逻辑。(《失去幻想,准备奋斗》)
赢得全国胜利只是长征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的话,那就比较小了,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面。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是革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大更辛苦。这一点现在必须向党明确,同志们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傲慢轻率的作风,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说这个战略战术:
外表强势,其实不可怕,纸老虎。它看起来像只老虎,但纸经不起风吹雨打。比如它有十颗牙,第一次打掉一颗,另外九颗,另外一颗打掉,还有八颗。牙齿打掉后,它就有爪子了。一步一步努力,最后总会成功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3页)
这样说批评和自我批评:
注意人说的话,就是就像房子一样,总要开窗让新鲜空气进来。为什么我们新鲜的空天然气不足?难道是空的愤怒没有责怪我们吗?空气体总是在流动。如果我们不打开窗户,新鲜的空气体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打开窗户,空气体会进入房子。(《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339-340页)
当我们读毛泽东的文章时,我们总是感到新鲜的空气,并且不厌其烦,因为他总能说出一点新的真理,总能把问题解释得清楚透彻,让你全身而退。政论文章最怕无休止地重复同一个老调,层层叠叠,天天如此。美其名曰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结果吃起来像嚼蜡,没人看。
千万不要脱离实践,把文字变成文字
依靠实践,从实际出发写作,从事实出发推理是毛文的主要特点。就像文学离不开生活一样,政治论文也需要生活和政治生活,不能简单地写在书房里。毛泽东的文章总是自然地从一件事开始,然后得出理性的结论。不要小看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政治家和领导人的文章总是比专业作家的文章更有力量,更好看。
毛泽东的文章是根据他经历的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写成的。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经历的一切大事,都写在毛文,而且往往直接拿了核心。比如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战时期的一次根据地斗争(为什么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斗争(论持久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战术(把革命进行到底)。甚至一些重要事件都有专门的文章,如Xi事件、皖南事变、渝洽。我们看到毛泽东是如何从实际斗争中酝酿思想的。
重庆谈判无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件大事。当时国民党缺乏诚意,不断制造摩擦,毛在重庆的安危是党内党外最大的顾虑。毛在重庆说过,不要怕摩擦,你打得越狠,你在那里打得越好,我在这里就越安全。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他谈到了谈判会场外的情况:
目前有些地方战斗比较大,比如山西上党区。在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那个足球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政策也早就定了,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次,我们是对的,争论的,我们是对的,争论的很好。也就是说,消灭他们所有的十三个师。他们一共攻击了3.8万军队,我们出动了3.1万。在他们的38,000人中,35,000人被消灭,2,000人逃脱,1,000人分散。这种战争,还要打。
然后他得出结论,我们的政策是针锋相对的。如果他想谈,我们就谈;如果他想打架,我们会的。
中学课堂写作时,老师开始教记叙文和讨论。毛在这里是有论述的,但他举重若轻。谈判和现状陈述清楚,不乏文学叙事的美感。看,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那个足球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这种轻松幽默的叙事,不像是政治论文。最后得出一个大结论,中国革命的一个真理:他来进攻,我们消灭他,他就舒服了。消一点,舒服一点;淘汰多了,舒服多了;完全淘汰,完全舒服。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以后很多地方还会经常引用这句话,甚至连人们都很少关注原文出处。也就是说,用道理做事,以文字为标准,从具体的事情中总结出普遍的道理,浓缩成一句话,成为经典。
我们可以举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在一个普通军人的追悼会上说的;然而,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文章却产生了一句关于做人标准的名言:我们都应该学习他的不自私的精神。从这个角度看,你可以成为一个大大造福于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他有这种精神,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得起后人的反复使用。理性做事是毛泽东的技能,也是毛文的魅力。
善于综合运用文字和骨骼,丰富多彩
毛文的政论几乎一律,都是宣传政治原因,以理性为主。而平庸和优秀的区别就在这里。一般的政治家总是说教,动员,甚至要求和强迫灌输。另一方面,毛文用混合的方法使文字合理化和建立骨骼,并很好地利用五个战术,即形式,物质,情感,理性和佳能,以形成丰富多彩和感人的效果。毛善于用兵,善于运用各种样式,如大兵团、多兵种的战略布局;五战术的运用,就是战术层面的战斗。
借用形式推理
毛熟悉中国古典小说,知道如何塑造形象和描绘场景。当他在政治论文中使用它们时,它们很有趣。例如:
脸上有灰尘就每天洗脸,地上有灰尘就每天扫地。虽然我们在地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倾向和军事工作中的军阀主义倾向已经从根本上克服了,但是这些不良倾向还可以再发展。要克制自满情绪,时不时地批评自己的缺点,就好像每天要洗脸扫地打扫卫生除尘一样。(《整理》,《毛泽东选集》,第3卷,1966年7月,第889页)
在这里,洗脸这个形象是用来比喻批评的。
政治是概念、逻辑、逻辑思维;文学是形象艺术,是形象思维。对于普通人来说,肯定是愿意看小说而不是论文的。为了克服逻辑思维的困难和迟钝,有必要用图像说话。毛文会随时跳出一个形象来冲淡理智的迟钝。
比如毛和蒋介石打了几十年仗。经常骂共产党,骂毛土匪,而毛文忠却不忘幽默,为江画了一幅又一幅漫画,这在《毛选》中随处可见:
在中国,有一个人反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1927年的大革命。他把中国人民推入十年内战的血海,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然后,他没精打采地跑了,带着一群人从黑龙江到贵州。他站在一边等待胜利。果然,胜利来了,他告诉人民军队到袖手旁观,他告诉敌人汉奸维护法律和秩序,以便他可以摇摇摆摆地回到南京。只要提到这些,中国人民就知道是蒋介石。
(《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1960年9月,第1版,第1095页)
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这个很清楚。比如桃树结桃子,桃子是胜利的果实。谁该摘桃子?这是问桃树是谁种的,谁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车水也没挑。现在他已经伸手摘桃子了。他说,这个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挑。
(“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一样
《政策》,《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3-1134页。(
这些形象都是用形式来推理,强化了讨论效果。
借物讲理
记叙文多用于纪录片、新闻、小说,在现代话语中几乎看不到。毛常常借它以物见理,以物取理,以物证理。这与毛大量阅读中国历史文献和古典小说,以及经常撰写新闻作品有关。例如:
红军千里行,向前冲。要求的人救了中国,做的人打了日寇。今年春天,渡河东进,原目的地是济查,日本侵略者是前敌。不幸的是,我没有原谅姜妍先生,这是为了带领军队回到西方,促进各方的统一战线。(《写给傅的信》,《全集》,第1卷,第455页)这是《史记》的手法,用简洁的叙述来证明我们的立场。
农村农会的书记员(大多是所谓的痞子之类)拿着农会的小册子,踏进富农的大门,对富农说:请加入农会。富农是怎么回答的?农会?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种了几十年田。没见过什么农会,也吃。我劝你不要做好!富农的态度要好一些。什么农会,割脑壳社会,不害人!富农的态度不好。(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
这是一种新颖的技巧,有对话和情节,表现了不同阶级对农民运动的态度。
毛除了引用具体的事实之外,还经常引用小说和寓言中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道理,这也是借用别人的东西。正如他所说:
在野生动物面前,你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懦弱。我们应该向景阳山的宋武学习。在宋武看来,景阳山上的老虎刺激它,也不刺激它。简而言之,他们想吃人,或者杀人,或者被老虎吃掉。(《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文选》)
贷款助理
情感美往往是文学作品的象征。政治家是无私的敌人,个人感情很少,但感情很大。在文学史上,最珍贵的是写出伟大的作品,如诸葛亮的《师法》、林觉民的《妻子的书》、胡荃的《请杀秦桧》、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邱吉尔的《就职演说》等。毛非常喜欢屈原、宋玉、李白、李商隐。即使是写严肃的政治论文,他也无法隐藏自己的文学情怀。我们不妨摘录几个段落:
中国革命的高潮来了。这是一艘站在地平线上望着大海的船,它已经看到它的桅杆尖了。它站在山顶上,看着东方明亮的日出。它是一个在母亲肚子里不安分的成熟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文选》第一卷)
这是革命处于低潮或遇到困难时对胜利的渴望。
我们共产党人就像种子,人民就像土地。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时,我们必须与那里的人民团结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61页)
这是一种对人民的依恋感。
这些都是从他的政论中摘录的片段,但完全是诗意的语言。这种革命者的自豪感始终贯穿在毛的作品中,它与毛的政治论文相匹配,具有鲜明的底色和响亮的背景音乐。
借典正名
领导者必须是学者。他要了解社会的规律,知道它过去的轨迹,用这些知识改造和管理社会,引导社会前进。一个政治领袖至少是一个爱读书、多读书、懂历史、懂哲学、爱文学的人。因为文学不仅仅是艺术,还有人类学和社会学。只读自然科学的人不能当政治领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成立,爱因斯坦被邀请当总统。他了解自己,决心不做这件事。毛泽东熟悉中国的文史类书籍,在文章里随手递上,很贴切。我借过去来解释现在。
在毛文使用佳能有三种情况。
第一,直接从古籍中寻找依据来证明当前的原理,常被称为引经据典。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中,司马迁引用:
人总是会死的,但是死的意义不一样。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自己的死,不是重于泰山,就是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为法西斯卖命,为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轻于鸿毛。
他在《论人民民主政权》一文中引用了朱的一句名言。
宋代哲学家朱写了很多书,说了很多话,大家都忘记了,但有一句话没有忘记,那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对待一个人。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就是对待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如同对待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一样。就这样,有他吗!
这就是政治领袖和文章的技巧: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翻新经典,为自己所用;既弘扬民族文化,又普及经典知识。
二是用经典的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有时用史料,有时用文学故事。就是常说的按典。
举个例子,他借用东周的故事,说“庆父不死,你难。”。如果不清除战犯,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和平。借用李密的《陈情表》,说司徒雷登无人理睬,使他孤军奋战,被阴影笼罩,无事可做,只好拿起钱包走了。
毛的文章大多是写给中国人或中低层干部的,所以他经常讲一些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例如,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引用了龚宇·伊山的故事。毛经常用《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文学故事作为哲学和军事的教材,这些故事简单而生动。他用《水浒传》的故事来说明战争的战略战术:
谁知道呢,两个拳手对的时候,聪明的拳手往往一步到位,而傻子则咄咄逼人,使出浑身解数,真正有所作为,却往往被认输的人打败。《水浒传》中洪想在柴进家里打林冲,甚至叫了几个人来。结果投降的林冲看出了洪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在他笔下的孙武空,他被比作智慧的化身,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一时之间,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所以他的报道总是挤满了听众,笑啊笑啊,一点理论上的干涩感都没有。他真的是将古典主义融于现实,将实践融于理论。
1949年新年一到,解放战争就处于胜利的边缘。蒋介石又想搞虚假的和谈。他立即以新华社的名义发表新年演讲《把革命进行到底》,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伊索寓言:
这里我们需要一个古希腊的寓言:一个农民看到一条蛇在冬天结冰了。他觉得很过意不去,就接过来放在胸前。当蛇被加热时,它变成了苏醒。当它恢复本性时,它咬了它的恩人一口,给他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农夫死了,他说:“我可怜恶人,这恶是我应得的!”!外国和中国的毒蛇都希望中国人民像这个农民一样死去,希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所有的革命民主人士像这个农民一样善待毒蛇。但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已经听到并记住了劳动者的意志。再说,大蛇小蛇,黑蛇白蛇,尖牙蛇,变成美女的蛇,盘踞在中国大部分土地上,还没冻着呢!
三、佳能的使用兴盛与佳能的内容无关,但可以增加文章的效果,充满乐趣。
上升是诗歌,尤其是民歌中常见的一种手法。比如山丹丹花好,香人才长得好。玉米在腰部中间开花,桂王喜欢这种香味。(李记的王贵和李祥祥)毛懂得文学,热爱诗歌,写诗,懂得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这时候他对正典的使用并不是直接作为正当理由,或者说并不是主要的正当理由。而是借典,造成以下原因,引起幽默感,加深印象,是借典的助手。
比如1939年7月7日,他对即将上前线的陕西公学(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师生发表讲话,并将其与《神的浪漫》的故事相比较:
姜子牙下了昆仑山,元氏天尊给他三件法宝:杏黄旗,四不像,鞭神。现在你在前线,我也给你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建。
他在《永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唐朝韩愈写《伯夷颂》,歌颂伯夷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亡,反对当时武王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有一些民主个人主义,这是错误的。要写闻一多的赋,朱自清的赋。它们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精神。
毛泽东在政论中大量使用典故和灵活运用典故也是最后的空,在《毛泽东文选》四卷中引用了342个成语和典故。
总之,毛泽东是写文章的高峰,这在漫长的历史中是不可避免的。毛文有霸道的气息,王者之风,海洋的姿态,阳刚之美,幽默的趣味。只有它的人民,只有它的文字。在毛泽东120岁生日之际,研究毛泽东是如何写文章的,并检查他目前的写作风格,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梁衡是著名的散文家,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标题选自毛泽东的词“菩萨是一个伟大的地方”)
标题:[陇文化]毛泽东曾谈鲁迅:他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