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腊月初八话传承
生活在文县铁楼藏族乡的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是一个具有独特民俗的原始淳朴的民族。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白马人的喜庆节日之一,展示白马人多彩生活的火圈舞也从这一天开始。
今天一大早,村里的小伙子都上山打柴去了。黎明明一开始,年轻人就被邀请成群结队,唱着酒歌一路进山。那捆柴火回来后,会打上自己的记号,放在大野地的一边,让村民们在火圈里跳舞,谈过去,议现在,生火。需要一整年。村里的长辈可以通过柴火的多少,捆的整齐与否来判断小伙子的能力和精壮程度。如果捆得又大又整齐,年轻人会受到长辈的表扬。如果柴捆七长八短,捆的不紧,会被村里村外的姑娘嘲笑。
白马人的火圈舞从腊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七结束,持续了四十天。每天晚饭后,一群女孩和男孩敲锣打鼓,唱着《拾柴歌》,挨家挨户拾柴。柴柴歌歌词的主旨是:“涓涓细流汇成滚滚波涛的河流,绿树成荫的森林,雪白的羊群汇成一群白云,美丽的彩霞汇成一幅蓝天。我们白马人家家户户拾柴,就可以点燃一堆红色的篝火,手牵手跳一个欢快的火圈,唱出我们白马人的美好生活。”美丽的歌曲在村子里飘荡。每次去一个房子,听到外面的歌声,主人都会热情的出去迎接,给男生女生任何柴火,不管是一捆还是三五根,都表达着同样的心情。
夜幕降临,女孩和男孩们把柴火堆在村里的大地里点燃。篝火燃起,全村男女老少走出家门,来到田间,在火圈里载歌载舞。跳舞的时候,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大家手拉手,肩并肩站着,围成一个大圈,围着熊熊大火跳舞。大家载歌载舞,时而合唱,时而男女对唱,气势磅礴,感动山河。
当大家都厌倦了跳舞唱歌,柴火就被烧成灰烬。全村人都会坐在地板上煨一罐甜扎杆酒。寨子里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辈们开始在侃侃侃侃而谈,讲述白马先民的神奇传说,讲述古代白马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渴望自由的爱情故事,传授土司歌的新歌词和歌曲,传授人生道理。大家都在听,就像听圣经一样。在众多传说中,最感人的是“公鸡救村传说”,又称“白羽毛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住在深山里的白马人,正处于刀耕火种的荒年,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他们在山里打猎时必须与毒蛇和野兽战斗。土地开垦和土地开垦中,冰雹、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不得不与外族争夺地盘。最可恶的是犯各种罪的官兵。他们经常跑进茅屋,烧杀抢掠,抢走女人和财物,让白马人恨之入骨,无处容身。有一次,一群官兵怒气冲冲地来到白马山寨烧杀抢掠。被逼入绝境的白马人,扛着弯刀和弓箭,聚集在一起,对着天空发了一个铁誓:“头可以破,血可以流,誓守山寨!”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加入了战争并奋起反抗。这些人拿着一块块滚石,从山坡上滚下来,挡住袭击村庄的官兵,并举起枪栓向官兵开枪。女人替男人扛滚石,欢呼呐喊。老人和孩子生火烧水,提着浆锅,忙着送水...杀戮的声音震撼着山谷,震撼着山谷。晚上,白马人在山上燃起熊熊大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快地跳着“火圈舞”,以防官兵夜间袭击。战斗非常激烈,凶猛的白马们英勇顽强地战斗了三天三夜。官兵们留下了尸体,一些白马英勇牺牲保卫小屋。经过一场激战,白马人因为寡不敌众,赡养老幼,被迫走上迁徙之路。三天三夜之后,他们长途跋涉,进了森林深处的一间小屋。出乎意料的是,数百名官兵和土匪从船尾追来,包围了小屋,尖叫着,呼喊着,袭击着村庄。被逼入绝境的白马人,决心拼个你死我活,坚守山寨,居高临下,石箭夹击,巡守村庄,官兵绝不能破村。连续三天三夜,白马山寨安然无恙。到了第四夜,月亮黑了,星星稀了,夜又冷又冷。守村的白马人最终因为筋疲力尽而睡着了。这时,狡猾的官兵抓住机会攻击假货。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寨子里的一只大白公鸡突然跳到了最高处的一个屋顶上,振翅高歌,“嘎嘎”的啼叫声惊醒了整个寨子的人。白马人在突如其来的官兵挥舞弯刀的情况下,从睡梦中跳出来,勇敢地还击。他们用刀剑还击。经过血战,官兵落荒而逃。白马人赢了,终于躲过了这场灾难,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从此白马人将永远记住救了全村人性命的大白公鸡。为了纪念和感谢白公鸡的救命之恩,几代白马都要把白公鸡的羽毛戴在毡帽上。
欢乐的火圈舞汇聚了白马儿女坚不可摧的凝聚力,神奇的传说展现了白马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腊月初八的晚上,白马人利用火圈舞搭建了一个平台,开辟了一个重温过去,追寻现在的论坛,成为老人对年轻人进行传统教育的最佳课堂。正是通过这种古老的传承方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白马先民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得以代代相传。
标题:[陇文化]腊月初八话传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读《洪涛行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