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博客:《百家讲坛》命运堪忧
媒体重点指责易中天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在上海说话时骂人(好像媒体什么都没说,所以我不知道,大概不太好用语言解释);另一个说他即将出版的小说《一棵大树》涉嫌抄袭。甚至有人把这两篇文章说成是易中天和江郎,暴露了他们的“土匪精神”。因为学术衰落,他们赶紧用过去的“文学作品”来拯救这个领域。有些人甚至将于丹的昆曲演唱与这位“娱乐学术明星”的去世联系在一起。
在我看来,这些说法真的很荒谬。学者说一句脏话就是“匪气”?学者出的一本小说集(质量不一定高,但也可能有市场因素)只能江郎做?
这是什么逻辑?大家把易中天的言行放大为“学术娱乐”的没落,放大为娱乐学者的一种无奈挣扎,这是典型的认知错位。
我认为易中天的衰落是因为影响力的衰落,影响力的衰落是因为央视“百家讲坛”的衰落,“百家讲坛”的衰落是因为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它已经完成了正常的生命周期。像任何生命一样,这是必然的归宿;要想拖下去,不是顽强的活下去,而是苟延残喘。我的意思是,易中天的“上气不接下气”与以上两次糟糕的表现无关,与学术娱乐、学术娱乐无关;与他相关的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倒闭,“巨无霸”的超级论坛。这不是学术问题,也不是娱乐问题,而是新闻品牌的生命周期问题。
为什么《百家讲坛》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它辉煌的时候,命运却突然堪忧?作为一个记者,我想找一些不一定准确的理由。
罗庆学博客blog.sina/lqx5121
第一,过度剥削,失去了运气。同一品牌下,推人(易中天、于丹等。)同时推书(每个人发表的演讲)短时间推多了,后劲不足,甚至敷衍了事,砸自己的牌子。
二是定位模糊,逐渐失去标准。有几个人讲得很好,但后来,为了填补空白的时间,邀请美女们来谈红旗渠,这是不伦不类的。看讲座和历史的观众都精疲力尽了。
第三,客人泛滥,这是惯例。电视嘉宾要保持应有的神秘感,尤其是学者教授,要在观众面前树立社会文化精英的道德风范。然而,他们以去市场为荣,以走洞赚钱为乐。最后,他们失去了神秘感和学者风范。栏目的品牌价值大大降低。形成现在不死不活,无助疲惫的状态。
当然,可能不止这些点。但这几点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我还想特别提到,作为一个向全国播出的央视节目,任何前所未有的创新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反响,就像当年的《实话实说》《东方时间空》《焦点访谈》一样,这是央视无人竞争的地位的力量,而不是节目本身的力量。而以这种实力成长起来的新闻品牌,其后期内容需要强大的支撑,否则很容易成为“短命鬼”,成为过眼云烟。其实《百家讲坛》就是这样一个节目。可惜央视没有意识到这种机会的价值,使出浑身解数去捞,最后导致“分崩离析”的可悲结果。
标题:[陇文化]博客:《百家讲坛》命运堪忧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葫芦河速写(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