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故事:记忆中的仁爱小学
本篇文章1537字,读完约4分钟
旁白安振光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退休教授,70岁了
60多年前,一群不愿意被征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流浪了大半个中国之后,离开了死去的故乡,去了甘肃。
这个组有20个人,有些是医生,有些是老师。后来这些人留了下来,被送到甘肃甘谷一个叫仁爱的小学。听父亲说,那时候那些人已经陷入了衣食无着,挣扎着谋生的尴尬境地。可以说留下来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安振光先生,家住解放门,在仁爱小学读书四年。时隔多年,老人依然记得几十年前的往事。我们学校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房子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我们教室占着四合院左右两边的房子,后院是老师们工作休息的地方。
1943年成立的仁爱小学,1949年因种种原因解散,前址(也就是百年老屋)两三年前被拆除。
一座有百年历史的房子变成了一所学校
(要说仁爱小学,首先要介绍一个叫龚守仁的人。龚守仁先生作为仁爱小学的创始人和学校管理者,是清代翰林、雍正学者龚建中的后代。1943年,龚守仁是当地著名的医生,他还在当地建立了一家医院,叫做仁爱医院。龚守仁先生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
龚守仁先生是我叔叔。他当时在我们那里是一个很有声望的人。流亡甘肃的爱国知识分子中,有几个是我叔叔在山东的同学。后来听舅舅说,他同学旅行大半个中国后搬到宝鸡,然后从宝鸡走到甘肃,因为当时火车只去宝鸡。
父亲曾经告诉我们,那些人拖着孩子来甘肃的时候,情况已经很差了,一个个衣衫褴褛,身边的食物早就吃完了。
我该怎么办?继续漫无目的的游荡还是留下?如果留下来,需要什么来养家?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摆在那些人面前。其实那些人也不知道去哪里。
这时候,舅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办一所学校,让这些人都去上学。
一定有地方办学校,但是哪里能找到这个地方?
就这样,他捐出了自己的祖屋,一座有300年历史的龚家老屋和龚家祠堂,作为校址。
后来,一些爱国的人也捐款帮助。于是,1943年秋,仁爱小学成立。
这所学校被间谍盯着
(仁爱小学校长叫刘大钊,陶行知先生的弟子。他的妻子郭慧琳也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她也在仁爱学校当老师。他们夫妻是受龚守仁先生的邀请来到仁爱学校的。
刘大福夫妇和后来的许诚毅等许多老师,秉承陶行知先生追求真理、做一个真正的人的教导,创办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校,实行特困户子女免费政策,男女混班,在学校教授英语课程等。这一系列措施在当时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这所学校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听大人说,那也是白色恐怖的紧张时期,仁爱小学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
学校怎么会被间谍盯上?这应该从一个叫许诚毅的老师开始。
许诚毅,原名Xúzhng,是我们校长刘大佐夫妇的同学。当时,徐老师的情人陈伟波是宋庆龄先生赞助的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的负责人。徐老师在去重庆与丈夫团聚的路上遇见了刘夫妇。得知两个老同学要去甘肃办学后,许诚毅很受感染,决定和他们一起去甘肃办学。
仁慈的老师都是热血的爱国者。他们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在国语、音乐、美术、历史、地理、黑板报中突出抗日爱国主义的内容,尤其以许诚毅为代表。她把秧歌剧《兄弟姐妹垦荒》等新一代节目搬上了舞台,还把列强推倒了《松花江上》。
就是那个时候,仁爱小学被间谍跟踪。
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段时间,学校里会有莫名其妙的人。进入学校后,这些人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身就走了。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听父亲说,在学校经常出现陌生面孔的情况下,很多人在校外被抓。
当时,我们都很担心许诚毅老师,担心有一天她会出事。相反,徐老师很平静,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恐惧和紧张。
不幸的是,解放末期,许诚毅老师因重病于1948年去世。徐老师去世后,宋庆龄先生也发来了唁电。后来,许诚毅老师被就地安葬了。
书面/报纸袁磊摄影/报纸方毅
标题:[陇文化]兰州故事:记忆中的仁爱小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迟到的花椒节
下一篇:[陇文化]童言无忌:称呼问题